“如果不出意外,2015年7月底万向造新能源大客车的牌照就能拿到。”2015年7月25日,万向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说。这距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筹划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已经整整过去了16年。
与之前的单打独斗不同,此次,鲁冠球选择与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合作。“上汽集团和万向钱潮确实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将共同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万向迫不及待地向外界透露了造车计划后,上汽某高层也向本报记者证实。
虽然万向知情人士否认与上汽集团合作是以获得牌照为目的,不过,这确实能为万向拿到牌照扫除障碍。但该项目对上汽集团而言,仅是其诸多业务中的一小部分。在目前上汽集团所有整车项目中,它是唯一一个上汽在持股比例上低于50%的合作项目。
万向起步新能源客车
万向与上汽成立的合资公司名为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据记者了解,这个项目已经运营了几年,不出意外,该合资公司新生产的电动大巴资质将很快落地。
根据万向集团官网消息,在该合资公司中,万向集团占股51%,上汽占股49%,双方规划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辆。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合资公司将利用双方股东的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这个项目鲁冠球亲自签约,非常重视。”万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鲁冠球的造车梦已经做了很久。1999年万向筹划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随后开始电动专用车的生产制造。2012年,万向完成对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的收购;2014年2月,万向以1.49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菲斯科,随后6月又从莱顿能源公司手中购买了新的电池技术。在完成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之后,鲁冠球的造车梦开始从新能源客车起步。
虽然是国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整车制造远没有鲁冠球想象的那样简单。早在2012年,由万向集团生产的几辆纯电动客车已经在杭州的公交线路中进行了试运行。不过,运行一年多后就开始出现包括电池续航以及整车的涉水性等问题。
而在如愿完成对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的收购后,万向在如何复兴这一品牌上,进展得似乎比预想的更为缓慢。万向集团原定2015年重新发布菲斯科卡玛电动车的计划延迟至2016年。上汽集团的整车制造技术,或许可以帮助万向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国内新能源客车的推广真正进入快车道。根据去年9月16日交通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总量将达到30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将达到20万辆。万向此时入局,发展空间可以想象。
上汽更看重菲斯科
不过,上汽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万向。“上汽仅占49%的股份,这在上汽的整车制造项目中是绝无仅有的。”上汽某高管称,这意味着该项目对上汽而言并非举足轻重。
事实上,上汽并不缺新能源大客车项目——上汽申沃是上汽新能源大客车的整车企业。与万向合作,对上汽而言更多是出于“友情”。在传统的汽车业务链中,万向是上汽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近几年,万向也在为上汽荣威550插电式混动车型提供电池供应。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万向向上汽发出合作邀请时,后者也愿意“出一把力”。
早在十多年前,上汽就通过与奇瑞合作,帮助后者获得“准生证”。此次万向坚持51%的股比,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合资公司中,万向将拥有主导权。除了前期的准生证问题,合资公司还将采用上汽申沃的底盘技术以及其他整车技术造车。
当然,除了碍于“面子”,与万向合作,上汽也并非无利可图。虽然新能源大客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该市场具有很强的地方保护色彩,上汽虽然拥有申沃客车,但几乎不大可能有机会进入浙江地区。此次通过与万向合作,上汽可以从浙江的新能源大客车市场中“分一杯羹”。
此外,新能源大客车或许只是万向与上汽合作的开端,双方在其他领域也在探索合作的可能,比如菲斯科项目。虽然目前万向的重点是在美国市场盘活菲斯科,但未来一定会将其国产。如果上汽能在菲斯科项目上与万向合作,无疑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益。
目前,上汽集团虽然是世界500强,但由于其自主品牌所占比例较小,连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自己都称上汽“大而不强”。现在上汽面临国际化、品牌力提升、市值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菲斯科项目或许是一个机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