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彦宏证实,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将在今年年内推出。由于谷歌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上路时间预计在2017年,假如百度时间表真实,意味着百度无人驾驶车将先于谷歌上市。但百度无人驾驶车仍存很多疑点。它真的能走在谷歌前面吗?
疑点1:大数据与无人车结合
就目前来说,各大汽车品牌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辅助驾驶系统的阶段。而对于真正的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依靠车联网大数据,也就是通过汽车和汽车之间的联网及数据交互来解决无人驾驶的问题。有观点指出,大数据或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竞争的关键利器之一。但是光大数据与无人驾驶密切结合就有三大难点:无人车必须依赖准、快、全的数据,面对的数据量极其庞大,必须有强大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处理能力;必须建立高效数据处理模型和算法;机器本身的可操控设计要能保证车内与车外人员的双重安全。先抛开百度本身是否具有完备高效精确的数据能力,要实现车与车之间的联网,其对于网络延迟性的要求很高,目前看来只有5G才能满足其需求,但5G正式商用也得好几年。
疑点2:自主驾驶软件
自主驾驶软件主要还需机器视觉等领域的成果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形成准确、稳定、可靠的驾驶环境感知能力,为智能决策奠定基础。谷歌推出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样车仅容纳两个乘客座位,没有方向盘、油门及刹车踏板和换挡装置,座位之间有“启动”和“停止”两个按钮,完全通过软件和传感器进行自动驾驶。自谷歌6年前开始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以来,这批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公路上自主行驶累计近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最近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每周行驶1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面对如此耗时耗力耗财的项目,百度退而求其次,其无人汽车跟传统汽车一样,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所以更为精确地说是“半无人驾驶”。但是,这种设计也遭到了质疑:到底人工干预的设计占比多少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无人驾驶?
疑点3:高精度地图
谷歌和百度地图都在不断完善,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想到几年前那几个靠GPS指路一头扎进澳大利亚海里的日本人,还是感概车载GPS要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疑点4:传感器
就传感器来说,虽然技术上没什么问题,但成本太高,光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所采用所有传感器加在一起成本高达20万美元,而且其采用的包括车顶64线激光雷达这样的顶尖科技,本身还非常脆弱,甚至会被颠坏。受气候和光照等影响时,通常还需要结合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来完成环境的感知。但是,激光和微波雷达这类传感器基本都是国外产品,除非国内自主研制并大批量生产,降低价格,才能把无人驾驶车辆推向量产。
疑点5:交通法规
无人车必须搭配适用的交通法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这是业界共识。一贯以来,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缓慢的法律建设都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虽然美国在去年就推出了新的汽车分级手册,其中4级就定给了全自动化驾驶的汽车,但是它只具备参考意义,而无法作为法规条例。而在法规上还不完善之前,无人驾驶就只能停留在出了事有驾驶员可以问责的辅助驾驶阶段,而不能够真正的融入交通体系。
李彦宏自信满满表示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将在今年内推出,但稍后便被合作伙伴啪啪打脸。宝马发言人表示年底前将和百度一起在中国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这明确表明他们的无人驾驶车只是即将进入测试阶段,而不是问世。而对于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躺着就到了目的地”的应用描述,网友一片倒地表示其实是“躺着就到了墓地”。因此,就目前来看,不管是业界还是大众,对于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均持质疑态度。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