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这个曾经离人们很遥远的新事物,如今已经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4月15日,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元年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暨上海华翰2015汽车赛历发布会在京举行。作为上海车展的序曲,论坛深入探讨了目前电动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坛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指导,投资时报、标准财经新闻、标准排名、上海华翰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论坛邀请新能源领域学术专家,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售后服务商共同探讨目前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与瓶颈、车企抉择发展方向、消费者关心的充电设备,售后服务,投保理赔等众多议题。
据统计,201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同期,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4万辆。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忧。
“要发挥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推进新能源车商业化发展。”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茜认为。更大的市场会面临更多的机会,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增长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普及,都给新能源车发展带来机会,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陆续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为新能源车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但还需要各地把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这个系统将来一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如果要做起来,需要各方面努力。”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杨学良提出,可以尝试“建立‘微公交’,面积不大,60——100平米,楼层可以根据需求加,能够容纳三十辆至一百辆车,在里面进行汽车的维护、充电,实现在A地租车B地还,理想的状态是,任何人发现这里有车就随时可以租走。”“目前,还只是网点建设,在车站、医院、学校、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建设充电桩。”
“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而且投资回报周期长”,杨学良坦言,希望能由第三方建设充电桩,作为车企已经在新能源车的研发发面投入了很大资金,更愿意以补贴的方式回馈给消费者用于充电桩的租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