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客车市场正在日益理性,单凭价格下订单的时代早已过去,精明缜密的“算账”已成为所有客车营运企业管理的哲学,原因很明确,在铁路威逼,民航降价的情况下,用户企业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客车行业尝试在能源选择方面进行调整,新能源客车成为备受行业转型的“关键点”,但随之而来是一场“经济账”与“环保帐”的较量与平衡。
2015年1月9日,第九届影响中国客车业·中国客车公共交通发展热点话题座谈会上,比亚迪绿色公交发展事业部市场部总监王瑷珲给出了他的观点。他表示,面对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不能不把“环保账”纳入“经济账”一起算。算清“环保账”,才能算好“经济账”,才能真正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
也许很多人对此观点表示不屑,原因是这种观点较为片面,尤其是由客车制造企业的高层领导说出,不免有偏向于客车制造企业的嫌疑。其实不然,我们冷静下来,细细分析,会感觉这个观点颇有道理。
第九届影响中国客车业·中国客车公共交通发展热点话题座谈会嘉宾合影
实践:新能源客车确实节能环保
新能源客车看似新生事物,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多地也开始进行试运行,甚至大批量运行,运行效果有目共睹。
徐州公交提供的运营数据显示,仅1号线38辆海格新能源客车在2013年9、10、11月的燃料成本与2012年同期普通柴油车相比,共节能655604元,平均节能率达到32.4%。以此测算,全部的209辆海格新能源客车每年可节约近1千吨LNG,减排3000吨二氧化碳。
济宁交运集团也一直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为己任,2014年新采购的公交车全部为中通插电式气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型,经过实地运营实验,该产品百公里平均耗电11.37度,百公里平均气耗12.28公斤,同类型的常规车百公里气耗平均在24-25公斤,综合测算,该产品的整体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尝试营运新能源客车,可以说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发展至今,公司已有新能源公交车近1000辆,其中南车时代电动车占据大半江山,多达900辆,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据悉,2009年该公司第一批采购的南车时代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至今已营运五年,目前车辆运营效果很好,油耗较传统车降低20%-25%;2014上线的132辆南车时代电动自主研发的增程插电式公交车,油耗较传统车降低了近45%,部分线路甚至达到了50%,综合能耗降低60%。
合肥公交同样很早就意识到节能减排对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从2010年1月至今,首批30台安凯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在18路公交线路上成功运行4年,取得了商业化运行的示范效应,单台纯电动公交车运行里程达到20万公里,批量示范运行的体系最成功。经实际测试,平均每台安凯纯电动公交车一年可以减少50吨的碳排放。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营运新能源客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偶然的话,那么这么多企业尝试后的成果或许意味着新能源车辆的真正实力。
探索:以有价方式保护无价环境
俗话常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面对长远的未来,金山银山有价,环境反而无价,因为金山银山虽然可以换来物质,但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似乎也没有发挥价值的余地。当前,雾霾笼罩,水质被污染,处处都被危机笼罩,新能源的出现或许能缓解或改善一些尴尬。
以新能源客车为例,虽然购置新能源客车的成本较普通的燃油车辆高出很多,但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补贴政策,鼓励新能源客车投运,为当地环境改善出一份力。
事实上,虽然政府和营运企业用有价、高价的方式购置了新能源客车,但带来的环境改善功效确实无价的。换句话说,不少地区已清醒的发现,算清“环保账”,才能算好“经济账”,否则就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陷入两难。
比如,客车营运企业作为燃油大户,若长时间营运高排放的车辆,在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和处罚下,品牌和资金双重受损,反而得不偿失。所以,算好“环保帐”,不仅乘客受益,企业受益、政府受益,而且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当然,对于新能源客车的发展,责任在企业,也在政府。在企业层面,客车制造企业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新能源车辆的核心技术,研发出更适合各地营运情况的新能源车辆;客车营运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努力将一些顾虑及时排除,只有真正尝试了,才知道效果与效益。而政府层面,也要树立“绿色客车”的目标,划出环保“硬杠杠”,架起监管“高压线”,综合利用行政和市场的手段,促使行业企业践行环保,把算“环保账”的意识体现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之初必然需要各种经济投入,如充电站建设等,但所有的“经济账”都是为了未来,且其赢来的环保效益是用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无法衡量的。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在发展新能源客车时,一定要优先算算“环保帐”。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