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左延安:新能源汽车将从政策支持逐步转向市场引导

2014-12-17 09:47:37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表示,未来节能环保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持续性提升是必然现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会从先前包括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支持逐步地转向市场引导。

以“重建改革生态”为主题的2015第五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16日召开。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在论坛现场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汽车产业目前已经呈现出一部分结构性产能过剩,未来车市不会再现连续多年两位数增幅的格局。而竞争的加剧,也使自主品牌面临生存发展的更大压力。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必须在产品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制度制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创新。

左延安:汽车产业需要融合与创新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发表主题演讲

对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问题,左延安还指出,未来节能环保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持续性提升是必然现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会从先前包括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支持逐步地转向市场引导。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仁,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论坛,我是汽车行业的一个老兵,但这个老兵已经“退伍”了,像汽车一样是一个二手车了,可能还有一些价值,就看怎么发掘。

车市未来再难有两位数增幅

既然讲到汽车新生态,我先说一下对新汽车生态的一些认知。

首先,市场增速未来会减缓,不可能再有多年两位数增幅的格局了。同时,汽车产业已经呈现了一些结构性产能过剩,比如说重型卡车2010年的时候曾达到峰值,报表上是100万辆,实际上到客户手里只有80万辆左右。而到明年年底,建成的产能可能要突破200万辆,产能过剩是非常严重的。而目前,自主品牌的轿车产能利润也是相对较低的。自然,竞争加剧了,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轿车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第二,未来节能环保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持续提升也是必然现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会由前几年包括今后还有一段时期的政策支持逐步地转向市场引导。这个转变迟早会发生。

第三,智能互联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汽车产品和制造技术,甚至从研发生产到物流,一直到营销全产业链。这就是目前我认知的所谓新汽车生态。

怎样的模式是创新模式?

我的观点还是过去的老观点,在互联网环境下把它变一个说法,它就是基于智能互联网的系统创新。刚才李书福董事长讲的汽车就是汽车,一定是系统创新。这个汽车产业可能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产业,从三轮车到人力车,一直到现在如此复杂结构的汽车,所有的新技术在汽车上都有,并且是高度集成的技术。所以如此复杂的产品,你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来应对,理论上就是这样。

现在来讲下技术创新。我在任的时候一直强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永远是基础性和先导性创新,没有它们其他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创新首先是产品的创新,围绕节能环保安全三大主题,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融合加速智能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也就是所谓的“三化”。

研发过程通过互联网和互联互通的功能,充分地整合客户的资源,客户资源是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就是经销商的资源,第二个就是终端的客户,使这些资源充分地参与汽车的市场研究和产品的策划,使得汽车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识别更加精准和快捷。刚才讲了互联网的一些企业,实际上已经有这样的一个业态出现了,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核心供应商早期介入,同步作业,使总机与零部件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研发的效果。研发的效果首先是研发的成功率,这个成功率体现在哪里,到市场上的成功才算成功了。再一个是开发的周期缩短了,我以为前者是前提,后者也是我们在这个前提下所要追求的效果。

往后所谓汽车的超级平台,看得见的是不一样的,看不见的有好多车型底盘是一样的,超级平台供应的架构,包括模块化,将成为汽车产品创新的基本的手法,以后如果你不这么做,想提高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就是比较困难的,这点国外很多的优势企业,尤其是像大众这样的企业,已经在全球处在比较领先的位置。汽车产品我以为是这样一个状况,整个创新。作为制造技术的创新,也要对制造技术面临的一些环境做一些研判。

汽车产业创新需多项技术融合

现在是什么样的环境?首先是整个人力成本不断地增加,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最近我好像看到了有一些学者说,我们国家的人工成本可能会导致增长速度放慢。我认为这个要看实际运作情况,我们都知道金融风暴以前,通用公司的装配线上的产业公司小时工资是74美金,在08年、09年的时候我算了一下一天的工资接近我们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我在有些场合说,产业工人如果不能分享这个产业技术或品牌的附加价值的话,没有比较高的收入要建成这个社会的中产阶级就很困难。一个社会不能建成一个中产阶级,要达到和谐就很困难,所以这个逻辑关系是非常清晰的,我认为人工成本的持续增长还要延续一段时间,这是我的判断。

同时,因为多年的独生子女的政策,现在有的家长愿意孩子啃老了,也啃得起,所以招工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工业机器人、先进机器人的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样大家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现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4.0的时代,而我们仍然在2.0、2.5、3.0,可能有的连2.0时代也没有到。我最近跑了几个零部件企业,基于这样的一个情况,制造技术的创新我认为必须逐步导入工业4.0的概念,加速融合。从智能的加工到智能生产线,到智能的车间工厂,一直到智能企业。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因其而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你现在的起点是在什么位置,而且你的资源禀赋怎么样,以及你寻找发现运用整合全球资源的理念或手段是不是足够等等。所以,工业4.0的步伐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因其而异。这是关于产品的创新和制造技术的创新。

如果小结一下,基于智能互联技术的多项技术融合或者整合创新将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基本路线,也就是多项技术的融合。比如说现在的语音技术,或者是自动控制技术。那么,语音技术是什么概念?比如你用中文或者是英文说一下右车窗升多高他就升多高。大家也注意到了特斯拉这样一个17寸的大电子屏,在行驶过程中,往往容易因为道路电波造成错点、误点,如果用语音的话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而且现在语音识别水平已经到了98%、99%的水平,语音技术和自控技术融合了以后,就变成了语音控制技术,类似这样的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会不断地发生。

管理创新也很重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或质量不断地提高,成本持续降低,尤其是对作业效率的需求,必须构建支持工业4.0的全价值管理体系,一定是全价值的管理体系。汽车难就难在好多的东西,譬如仅仅IT技术是不能解决汽车调校的问题的,很多东西都是经验的积累。当然,今后的大数据可能会逐步地介入到这里面去,这还是有待时日的。但必须是以系统式的,一定要考虑全价值链的问题。这个价值链如果构建一下的话,顶层应该是一个清晰的战略设计,也就是说价值定位是什么,你的目标就是什么。同时关键的举措和战略管理也是一个顶层的范畴。

用互联网思维管理企业

接下来是基于精益企业的专业管理,像营销、研发、采购、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等。这些东西我相信在这些年我们引进外资合资合作过程当中在制造技术、研发技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我觉得要做好上面这些事,更重要的是支撑性的资源支持或保障这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首先是财务管理,一个企业如果长期不赚钱是难以支撑的,其他的创新都谈不上。财务管理方面,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稻盛和夫发明了阿米巴经营,我在退休的时候也加入了,做了微小成本单元,还是符合汽车企业业态的。虽然在整个制造企业里要划分成很多的利润单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把它分解为成本单元,使大家都有经营意识而不是做事的习惯。做事不计成本,经营是要计成本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多的路径。

再一个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你的员工能够以一当十,能够用你先进的文化留住员工的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个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源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有效的管理能够把人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这就不得了了。再一个是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也就是说基于MIS系统,比如说ERP的提升要达到什么水平?我认为支持移动或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管理在未来非常重要。

在智能互联网的时代,ERP如果能整合好大数据,这个潜力对管理创新的支撑是可以预见的。刚才也说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我在任的时候1996年开始导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是所谓的《第五项修炼》中把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导入到企业管理里面。

我认为以现在互联网的思维来讲的话,学习型组织是无边界的沟通加上内部的互动和协同,这种组织形式是非常好的。当然还有社会环境的优化,所有的这些满足了汽车产品快速地响应市场,充分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合的创新体系,所以,管理一定是一个体系。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制度创新。最近我讲了一些概念,一个就是现在的运作效率、企业的经营效率、运营效率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运行效率取决于什么?缺失效率和执行效率,这是非常关键的。而好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决策效率,而好的机制决定了执行效率。对我们现有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讲,我们都知道一些大集团先天资源禀赋很好,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我认为混合所有制的改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同时,民企现在已经显示了很好的获利,如何构建国际竞争力的符合民族性的治理结构,可能是下一步民企的一个课题。也就是制度创新。

第四是营销创新,我认为对现在来讲精准营销的理念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所谓的精准营销,也就是精准的市场识别,精准的营销行为,精准的品牌管理,包括传播。品牌传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广告平面立体的狂轰乱炸,一点点放进去就淹没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改造营销模式,优化渠道设计,建设和管理。比如B2C、O2O,应通过强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黏着度。

未来国民车:SUV和小型电动车

现在谈一下对未来趋势的预测。

首先,对增长的预期。我以为往后有5%-10%的增长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可能有一些年份会突破10%。

第二,最近大家都在热议国民车的问题,中国的国民车究竟是什么?事到如今再说它有一些晚,但是也有意义。最近我在退下来以后做了一些思考,最近SUV非常好卖,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内在的规律在新的环境下的显现。过去为什么不那么火?因为四驱比较多,油耗比较多,油比较贵,而且大家多少年看惯了三厢车,就是一种有地位的象征。在这个理念形成了多少年后,直到现在我们发觉SUV坐姿很好,视野很好。所以我觉得国民车是什么?可能今后就是SUV会大行其道,再加上小型的电动汽车。

对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现在还难以判断,但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不久将会成为一个主体,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相继有规模地增长,趋势是可以想见的。

很荣幸今天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感受!谢谢各位!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