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报道:川汽与清华大学研发的SUV型电动汽车,拥有数项全国领先的技术。当前川汽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亿元。
在行车途中,弯道超车十分危险。但在汽车产业上,“弯道超车”却是后来者能一举实现跨越式赶超的有效途径。成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等知名制造商的入驻,实现了成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那么成都本土品牌又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呢?
“弯道超车,在新能源汽车这一蓝海上,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实现抢跑。”提及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新能源汽车分公司(简称“川汽”)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信心满满。在他看来,在传统汽车制造上,川汽并不占优势,要在汽车产业上赢得大发展,只有依靠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这个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领域,是川汽实现赶超的最好机遇。”
渴望汽车零排放发展重心投向新能源
时间倒回至2010年,川汽总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为首批4辆纯电动公交车的交付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这4辆车正是西南第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公交车,其技术水平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
如今,龙泉驿区的218路公交车已经用上了由川汽自主研发的电动公交车,这批公交车充电时间为3~35小时,充满后可行驶150公里;同时还有20辆电动出租车正在龙泉驿区试运行,也是由川汽自主研发生产。目前,川汽正在努力推出气电混合动力的客车,希望未来能够用于城际交通。
其实川汽野马品牌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何川汽还一直执着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呢?“无可否认,这是最有效的赶超途径。”曹国栋告诉记者,川汽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渴望汽车实现零排放。“四川是一个盆地,尤其是成都地区,这样的地形空气污染不易消除,所以清洁能源是最好的选择。”曹国栋说,成都在2007年私家车保有量已经是全国第三,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生产出清洁能源汽车,让大家在有代步工具的同时,还能拥有一片蓝天。”
怀揣这样的想法,川汽将自己的发展重心逐步移向新能源汽车,并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主,努力争当行业龙头,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理念。
重金投入联手专业机构已坐拥57项专利
从2006年起,川汽着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最大的难题来自核心自主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川汽选择了与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联手。
2009年,川汽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攻坚。目前,川汽新能源汽车研发已经与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天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清华大学、英国米拉、德国博世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目前整个公司拥有了57项专利。”
在川汽的陈列车间内,曹国栋告诉记者,由川汽与清华大学研发的SUV型电动汽车,拥有20项专利,且在总车控制器、电池管理应用等方面拥有数项全国领先的技术。而为了能在明年生产气电混合动力的客车,他们与长虹、九洲、东电、国家电网四川分公司进行合作,“希望能够在明年上路一批气电混合动力的客车,用于城际交通。”
据介绍,当前川汽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亿元,“全是由川汽独立投入的。”
川汽目标:新能源汽车销售全国前五
多年的努力投入,川汽的新能源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资料显示,2010~2013年,川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排名中位列前十。但是,川汽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16年前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名。
底气从何而来?曹国栋告诉记者,川汽在绵阳投资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新能源乘用车,计划年产能为12万辆,预计产值可达240亿元。而在成都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也将于明年建成投产,计划年产能为5000辆(包括气电混合动力客车),预计年产值可达75亿元。“川汽母公司富临集团旗下还有富临运业,能够消化一部分客车,而根据省里的新能源产业规划,未来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对于市场需求这一块,我们有信心。”
那么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的优势如何呢?曹国栋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台传统客车的价格为50万元左右,气电混动80万元,电动客车150万元左右。再来看运营成本,一台燃油车每年的运营成本为35.9万元,燃气车为25.22万元,而气电混合动力的客车则为8.9万元。以一台车运营10年为例,传统燃油车要花费359万元,而气电混动客车只要89万元,可以节省270万元!
不过曹国栋也提到了当前气电混合动力客车面临的瓶颈———充电桩不足。“目前可能是会有一些问题,但我们也正在和国家电网四川分公司协商,希望能够先在成绵线上取得突破。”曹国栋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大趋势,从国家到省市各级也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