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据台湾商业周刊报道,全球电动车霸主特斯拉(Tesla)股价三月初收盘来到历史高点二百五十四美元,市值一度超过新台币九千亿元,出货量只有百年历史的北美汽车霸主通用(GM)零头,市值却直追通用一半。
站上制高点的特斯拉,今年预估出货量还会比去年增加55%,在中国市场更是捷报连连,包括赢得中国商标诉讼(原本因诉讼未决,中文名称被迫改为“拓速乐”),接着是由北京芳草地门市正式引爆开卖,包括小米科技创办人雷军等已成为首批车主,公司预估,今年中国市场将贡献三分之一的营收。
由于特斯拉超红,两岸供应链争相与特斯拉接触,从台湾的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与若干汽车电子、电池公司,到中国的雷军、甚至上海自贸区,都希望成为特斯拉的“合伙人”,盼股价也能乘势而起;郭台铭甚至已计划好要在台中设立电动车中心,结合集团的竹南电池厂,供应特斯拉的亚洲所需。
然而,就在特斯拉看似气势如虹,声势大压传统汽车品牌的同时,阴影却也悄悄笼罩。
危机一:丰田与本田推燃料电池车,效能多两成
第一个危机,来自于丰田(Toyota)、本田(Honda)两大传统汽车厂的反扑。
丰田及本田主攻的燃料电池车(FCV),因为比汽油车效能高出44%,以及充电时间比锂电池电动车大幅减少等优点,被车界视为下一个将掀起车业革命的技术;集邦科技绿能事业处研究经理吕理舜认为,汽车的演进,将从油电混合车进化到纯电动车,再到燃料电池车。
然而,日经新闻日前报导,丰田与本田的燃料电池车进度大幅超前,预计明年上市开卖,丰田预计产量为一千辆,不仅价格与特斯拉最畅销的S型号车相当,一次行驶距离可达五百公里,比S型号车的能耐还要多出近20%。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燃料电池车加氢时间只需三分钟,比S型号车大幅节省充电时间(目前实务是充电三十分钟、行驶两百多公里)。
除了丰田与本田,日产(Nissan)也预定2017年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目前全球已有三大阵营投入燃料电池车,包括BMW与丰田、戴姆勒与日产及福特,以及通用与本田,几乎囊括所有传统汽车大厂。
吕理舜认为,这是因为,锂电池电动车的成本结构中,高达近五成的成本与重量都集中在锂电池本身,但这种技术并不掌控在丰田、本田这些传统车厂的手上,从经营角度来看,无益于生产,经营风险大增。因此即便日产推出锂电池电动车,也是定位为使用者的「第二台车」,行驶距离较短。但反观燃料电池,目前都是丰田等车厂内部自行开发电池技术,掌控度高。
就算气势鼎盛如特斯拉,内部的电池也全由日本松下(Panasonic)独家供应,特斯拉为了绑住松下,还在2010年售予部分股权给松下,每股成本还不到二十二美元,现在这笔交易对松下的潜在获利,已高达约新台币八十五亿元。在特斯拉年报中,也特别揭露已与松下确保供货合约至2017年。
尽管业界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关注度,随著丰田、本田的原型车款一次次的展出而升高,但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却对此技术不屑一顾,直率的批评是胡扯、垃圾(pure rubbish),只是行销伎俩;他认为容易爆炸的氢气,比较适合用来推进火箭。
怪的是,马斯克在最新专访中表示,特斯拉最后不会成功,但已证明电动车不是丑、慢、无趣的产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