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不应成为“国进民退”的舞台

2010-05-25 13:10:02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正在成为少数国有企业的专利,他们利用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在行业协会中的话语权,为其他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设置了天然屏障。

5月14日,国内销售额相对较大的10大汽车企业聚在一起开了会,这个名为T10的组织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华晨、奇瑞、重汽和江淮 这些车企组织在一起,讨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问题。不过,这其中既没有比亚迪、也没有吉利,而这两个集团在2009年的销售业绩均进入了前10名。

至于其他民企,比如宇通、万向、杉杉、力帆、青年莲花等,更加不能位列其中。

根据计算,T10在国内汽车销售中,占到了80%的份额,绝对算是主流。牵头T10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介绍、T10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渐进路线图”,即逐步由混合动力过渡到纯电动。

不过,国内发展电动车最被看好的比亚迪,未能跻身其中,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同时,如万向、杉杉等供应电机、电池组的厂商,如何把它们联合起来,一齐制定标准,似乎也不在讨论之列。

如果关注T10若干决策中的一项就会明白,这个联盟的功用在何处: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设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科技专项,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制度。

说白了这些汽车集团希望联合起来,来获取国家的某种政策倾斜。我和国内一家大汽车集团的总裁聊过,2009年1年,他们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研发,就从中央政府获得6亿元资金。

考虑到这家企业还不是央企,那些“国字辈”企业,从国家获得研发费用将更多。直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研发成效如何,外界都没有看到,因为它们不像比亚迪,已经拿出可供销售的产品,很多企业的产品只是在各种车展中,放在展台上,这样的产品是经不住推敲的,产品卖到市场上和放在展台上,它们经历的实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国企的研发效率,我试举一例,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告诉我们的。

徐滨宽,号称中国变速器第一人,2002年之前在天津齿轮厂担任总工,负责国家研发自动变速器的项目。当时,国家在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上专门立项,从国债计划中安排款项支持上海和天津进行研发,两个项目历时两年多,上百名专家攻关,花费经费8亿多元,结果打了水漂。

吉利后来花了1亿元,并且把徐滨宽挖来,最后搞了1年就搞出来了,是个3速自动变速器,活是糙了点,但起码算是搞出来了。

一帮国企在一起搞自动变速器,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打算,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既包括地方利益,也包括老国企留下的裙带关系的利益,这种纠葛之中,如何能把研发做好呢。事实上,时至今日,也没有哪家国企有了自己的自动变速器产品,还是得靠进口。

这个例子说明,国家对待国企在新能源研发方面的需求要更为审慎,对于国企的研发效率也要再三衡量。作为汽车产业来说,目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不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因此,如何对国资、民资一视同仁,促进竞争,尤为重要。

如果说当初李书福、王传福、尹明善们,当初为获取汽车生产的入场券而绞尽脑汁,为了能将生产项目落地而四处“拜码头”。那么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机遇期,不应将他们排除在外,我们不能倒退,而应该着眼未来,把更多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企业引入进来,共同商讨一个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西镇 来源:搜狐博客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