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单车从理念走到现实,解决城市出行“最后1公里”后,人们开始激发对共享汽车的关注。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等发展诉求,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备受关注,伴随着共享经济的风靡,共享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而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共享汽车的实现形式为“分时租赁”。目前根据数据显示,已有15家创业公司融入分时租赁的队伍,随着资本市场的涌入分时租赁逐步形成市场规模,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受限于市场不规范、运营规模小等因素,导致大多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而这一共享经济理念是否有更好的出路,未来人们对私家车的渴求是否降低呢?
共享汽车理念到实行
“随借随还”的个人短租理念是分时租赁的主旨内容,然而作为落实分时租赁的最造的品牌绿狗而言,其依旧依靠70%的传统长租业务维持运营,而个人短租的实际收益很少。
根据分时租赁公司的使用说明,用户只需要下载APP,在审核通过个人照片和驾驶证、交一定的押金后,便可以通过APP查找附近的车辆,自助租车使用。然而,这看上去并不复杂的过程,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困难重重。首先,由于共享汽车不属个人所有,所以租来的车车况差;其次,受自身平台(主要是APP开发和线下网点布局)限制,在租车过程中会出现车辆信息不一致,还车停车点分布不均,还车困难等问题。
有行内人士认为,分时租赁最大的难点在于网点建设少,受限于城市内停车位租金贵、充电桩布局少、公共车位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流畅性差,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租车需求,必然会降低体验感受而减少再次使用,甚至影响品牌口碑和形象。其次,由于分时租赁在未形成盈利模式时,这项高资本运作的商业模式,必定存在压力。
“共享”的未来
共享理念是未来最理想,使用成本最低的出行方式。在国外,不仅有成熟的分时租赁公司提供共享服务,还有一些国家将私人摩托、汽车等出行工具在闲置时分享使用。随着共享出行的便利和普及,私人用车将会受到很大的控制,也改变人们的传统出行理念。
对于新能源分时租赁如何才能普及,业界公认的三个条件是:一、网点密度达到每250米至300米一个,能达到“随借随停”的便利性;二、有发达的公交系统做配套;三、使用群体环保意识较强。只有满足这三项条件,才能促进分时租赁行业走向成熟和盈利。
当分时租赁公司不断探索运营模式的同时,伴随着大量资金和投资方的涌入,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已经形成较大规模,该领域也逐渐触及到新能源车企。比如北汽新能源和吉利新能源都在向租赁方向发展,尤其吉利曹操专车已经拿下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平台首张网约车牌照。
随着政府部门的介入,将为分时租赁提供背景和平台,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化从而实现利益增长。据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安徽、合肥等32个省市出台的政策里提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相关政策,其中上海、嘉定、芜湖、合肥、湖南等省市给予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运营或购车补贴。
分时租赁这一概念已经热了很久,但是从概念热到现实遇冷不仅是市场规模不规范,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所遇问题的放大,从续航里程顾虑到寻找充电桩,分时租赁的兴起也受限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运营。消费者何时在应用共享汽车时如同共享单车般便利,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熟之时。而这一艰难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的突破和变革,也需要政府的指引和支撑。
作者:E车汇
返回首页 >
本文由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文版权为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yxh@d1ev.com。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