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谁来“终结”?

2017-03-01 09:36:56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然而,随着大批量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后,后续废弃电池的流向与回收问题已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一旦动力电池  报废潮  来临,就必...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然而,随着大批量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后,后续废弃电池的流向与回收问题已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一旦动力电池"报废潮"来临,就必须有相对完善的方案来应对,否则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极有可能会遭受"反噬"。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谁最有能力来领衔这场动力电池革命?采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谁来“终结”?

正视动力电池回收"短板"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众所周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极快,甚至有人用"大跃进"这一词语来形容,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与企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看出了其中的"隐忧",其中,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就是整个行业必须要面对的"硬伤"。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吨-17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我们该如何处理?谁有能力解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污染3个标准游泳池容积的水,若废弃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试想,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呢?大量重金属及化学物质进入大自然,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谁来“终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张健也指出:"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绝大多数为锂离子电池,其中虽然不含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但如果处理不当仍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比如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进入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重金属污染、碱污染和粉尘污染;电解质进入环境中,经过化学反应,可能造成氟污染和砷污染。

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车企对用户企业承诺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大都在10年以内。用户所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在10年内,都可以享受免费保修服务。但是10年后,这些几近报废的动力电池该何去何从同样是很让用户企业头疼的问题。

再利用是废旧电池"归宿"

天地本不全,万事皆有结,万结皆有解。再利用被认为是解决废旧电池的一条重要渠道。业内普遍认为,动力电池报废后除了化学活性下降外,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并没有改变,只是充放电性能已不能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但完全可以用于比汽车的电能要求低的地方。

比如,剩余能量完全可以继续满足家庭储能、分布式发电、微网、移动电源、后备电源、应急电源等中小型储能设备、大型商业储能和电网储能市场的使用。因此,如果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提高、经济成本下降,在梯次利用领域,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使用价值将会得到充分利用。

有研究显示,回收锂离子电池可节约51.3%的自然资源,包括减少45.3%的矿石消耗和57.2%的化石能源消耗。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包含很多有价值的材料。以一种三元材料电池为例,其中含镍12%、钴5%、锰7%、锂1.2%,如果通过回收工艺,将有价值材料再利用,会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共同营造闭合的"生态圈"

那么,废旧动力电池如何再利用?谁来操作执行呢?不久前,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专列为重点项目,并明确了"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这一关键问题,即新能源车主机厂和电池制造厂负主要责任,但在回收利用技术标准方面还没有更详细的规划。

除了政府政策层面的助力外,我国动力电池的"主体责任"也应担起重任。事实上,不少电池企业开始进军电池回收,比亚迪、中航锂电、宁德时代、天能动力等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已开始提前布局自己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国轩高科也将共同开发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相关技术及市场,2017年,国轩高科储能市场销售规模规划约10亿元,并将建成电池拆解资源回收中试线,日处理2000只电芯。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谁来“终结”?

虽然这些有责任的企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查了解到,当前由于我国车用动力电池重量体积大、材料种类繁多、电池单体一致性差、安全问题突出及寿命预测评估复杂等特点,造成了回收利用技术难度大,而且尚无创造回收利润的能力。很少有公司愿意主动投入回收产业,整个回收产业现在还处于散、小、乱、差的程度。

这些是现实问题也好,历史遗留问题也罢。但最终需要我们勇敢面对与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才有可能长久、可持续发展,否则很可能会发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一团"乱麻",有专家指出,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应该进行财政补贴等引导措施,才能令其真正形成气候。

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国家、政府、车辆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还是第三方对电池回收感兴趣的单位,都应该对电池回收再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一个真正闭合、健康的生态圈。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严诺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