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特来电:充电桩引发的“大场面”

2017-02-28 10:28:09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位于天津滨海大道上的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16年成为热门“景区”,每日“游人”如织,参观者连员工的停车场都不放过——“TGOOD(特来电)”标识的充电桩和清一色的电动汽车,是此间最迷人的风景。

位于天津滨海大道上的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16年成为热门“景区”,每日“游人”如织,参观者连员工的停车场都不放过——“TGOOD(特来电)”标识的充电桩和清一色的电动汽车,是此间最迷人的风景。

2014年7月20日,特来电作为创业板第一股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00001)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正式成立。短短两年半时间,企业已从最初的4人团队拓展至超过3000人,在全国78个城市成立了合资或全资子公司,与数十个城市达成合作意向,并在220个城市实现落地,投建充电终端近16万个,其世界首创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颠覆了传统充电桩模式,获得336项技术专利。

特来电:充电桩引发的“大场面”

“电动汽车将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我们赶上了一个‘大时代’。”特来电四位首席科学家之一、研究院副院长、生态云平台中心副总经理鞠强日前接受本报专访,透露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恢宏愿景之下,一支兼具野心与情怀的精英团队决意开创的大场面。

基于充电安全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总量已是世界第一,技术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通过电动汽车,我们有理由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汽车产业强国。”“弯道超车”,从董事长于德翔到首席科学家鞠强,这是特来电人经常会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

伴随电动汽车这一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由此带来密集的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如何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竞技中占得一席之地?特来电应运而生,选择针对电动汽车的核心难点问题——充电——展开技术研发。鞠强告诉记者,结合市场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特来电确立了一个技术研发的首要方向——保障车辆在充电和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这也成为其他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基础性核心。

始于2013年底的技术攻坚,将传统的充电桩升级为“抗碾压、防浸水、不占空间”的车挡式充电终端,继而推出了颠覆传统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作为特来电的重量级研发成果,被国家级鉴定中心鉴定为:“产品世界首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的特点,引领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发展,‘主动柔性充电’,能延长电池寿命30%左右,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可提升100倍以上。”

这就意味着,你所看到的充电桩,不再只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充电器,它一方面与电网形成微调度、负荷控制和负荷管理,避免了对电网负荷的冲击;另一方面则在充电车辆较多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充电需求和电网需求实现智能排序。

鞠强以一个公交场站的数据来做说明,他给记者画了一个24小时不同时段与电价关系的轴线图,特来电的充电系统,基于大数据系统,综合考虑车辆、电池、司机、路况、轨迹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不同用电时段的峰谷差,汽车每充一度电的成本,最高能节省40%,如果按一个公交公司每个月充100万度电来计算,全年就将节省电量480万度。

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特来电实现了同业内的“弯道超车”,并借助技术优势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以公交、物流为主体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充电设施的网络建设全面铺开。两年多的时间,在220个城市投建了充电终端近16万个。在特来电的“腹地”青岛,目前已在政府机关、交通枢纽、大型企业、科技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停车场投建充电终端16000余个,其中公交场站22个,充电终端近300个;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其他充电站点200余个,充电终端近4000个。以全市充电网络为基础,与国内30余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合作,打造了销售和租赁等车充一体化推广的生态模式。

用大数据编织一张大“网”

“我个人认为,汽车代表了人类的梦想和野心,四个轮子能带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这是对身体的解放;手机作为互联网移动终端,则通过累加各种技术,各种算法,实现了我们大脑的解放,这两者的结合无疑就是人类的未来。”在鞠强看来,未来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互联网汽车,特来电的未来就是要建一个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大系统和大平台。2016年10月,这个有关未来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特来电举办了一场轰动业界的发布——“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生态、开放、共享云平台3.0暨大数据发布会,“生态云平台”正式诞生。汽车充电的领军企业特来电,被认为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数据时代。

鞠强向记者描摹了特来电独有的“王”字技术体系,在这个“王”字体系的最上层,即是特来电自主研发建设的囊括了“十朵云”的大数据平台:充电云、运营云、修车租车云、设备云、能量云、调度云、支付云、电商云、政府监管云、互联互通云。它们实现了设备控制和信息传递、业务运营和管理监控,在特来电的监控中心,可以透过大屏幕十分清晰地实时运维服务器,管控云平台上车辆的充电和运行状况;而运用大数据,特来电则在充电服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

鞠强再次举公交场站的例子,“我们在一个公交场站的计算,会随着云平台的进一步完善而不断细化,细到对每一辆车做出具体的分析:司机的驾龄,性格特征、行车习惯,车况,惯走的路线交通状况……所有这些与电池寿命、充电安全相关联的细节信息累加,就能做出更细微和精准的服务调度。特来电云平台具备超强的高并发、海量数据处理及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可以支撑每天多达50TB的充电数据,远高于现在任何一家电商的数据量,基于对这些车辆数据、道路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海量信息的处理、分析和挖掘,我们将为汽车服务商、车企甚至更多行业带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据透露,最近特来电在它的充电APP上新增了一项社交功能,鞠强认为,网络社交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行为模式,而这也将计入大数据的演算中。

“于总认为:未来的特来电将是一个大数据公司。在浩瀚的工业大数据之海中,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数据演算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并基于数据分析,为车厂、电池厂、车主、保险公司等,提供数据服务与支持。而这一切,充电恰恰是一个极佳的入口。”鞠强说。

理想和未来“蛊惑”软件精英

特来电是如何在两年时间从四人组迅速壮大为拥有四位首席科学家和200余名顶尖技术人才的精英团队的?

此前鞠强在浪潮呆了10年,又在上海微软工作8年,加入特来电时刚好40岁。“你会发现,我们这个团队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40岁上下的年纪,包括我们部门的总经理黄伟。我们这些人在原单位,位置和薪水都不错,上升空间也有,那么是什么吸引大家到这里来呢?”

鞠强选择用数据说话。“第一次和于总见面,他向我介绍了充电桩的业务蓝图,当时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5万个充电桩是接入到特来电云平台的,则这些充电桩每天上报到平台的数据量将达到五六百个GB,这是什么概念,我脑补了一下:充电桩一天的数据量,就相当于一个上海普通制造企业三年的数据量。这么大的‘地基’,这么大的平台,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传统的技术、传统的手段已然无法处理这些数据,这对我而言,恰好是一个挑战。”

“其实,同样的这个数字,在去年,每天的数据量已经突破到了5个T。随着业务的扩大,随着接入平台的设备越来越多,10个T、20个T、50个T,在未来三四年,将很快到来。”他说。

鞠强在企业纳新的时候会很直白地问新入行的年轻人,你来这里是为了赚钱还是对写程序感兴趣?90%的人会回答说对写程序不感兴趣。“我就告诉他们,那你最好不要做,因为做软件做IT,钱不多,还累得要死。当你有极大的兴趣来做事,能把事业与兴趣统一到一起,就会舒服很多。可兴趣这东西也不可能撑20年,所以,在工作中,用心地思考、专心地看,去发现自己做的东西是如何为别人服务的;是如何为别人带来价值、带来方便的。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思考就会沉淀下来,就会发展为所谓的情怀,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特来电,当小伙伴们聚在一起闲聊时,他们彼此发现,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我们可以服务和影响一批人,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这个时代被我们赶上了,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回头看,那是怎样的一番成就……所以,情怀这两个字不是虚的。”

在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对于企业的创新战略有如是表述:“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而是我们开发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它始终“蛊惑”着那些勇于尝鲜的人和创造者加入。工。

科学:根据公交公司需求设置快慢两种设备

“在规划布点的过程中,供电部门和政府、公交单位就目前高明区的公交运营线路布点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确保充电桩布点科学规划,尊重效益和成本综合最优的原则,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注重社会效益,确保市民安全环保出行。”高明供电局计划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交公司结合电动公交车运营的特点,给供电部门在建设充电桩时提出了建议,而供电部门结合公交公司的需求,攻克技术上的难题,一一帮忙进行了解决。

“像荷城站的充电桩,充电容量高达300千瓦时,远远高于目前充电桩充电容量120千瓦时的量,在省内来看,技术都是领先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公交线路的运行特点,设置了快充设备和慢充设备两种。“平时公交车如果是临时到站,在下一班车发车前,有20分钟的时间,可以使用快充的设备,大约30分钟充完。”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这种充电方式的公交车,可以行驶100公里左右。而到了晚上,公交车可以使用慢充的充电方式,充电8个小时,基本可以满足第二天长途的行程需要。“和快充的方式相比较,慢充对电动公交车的电池保护更好,使用寿命更加长久。”高明供电局技术人员称,通过技术手段和充电桩的铺设,未来电动公交车的运营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目前正在施工的公交充电桩,具有容量大、用时短、标准化的特点。”相关负责人称,因为统一建设,采用了标准化的充电装置,这意味着今后所有公交公司的电动公交车在进行充电时,无需使用转换插头,只要进站后就可以马上充电。

智能:司机进站前对可使用充电桩“一目了然”

据高明供电局介绍,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首期工程的建设中,还融入了绿色环保的概念。“像在高明荷城客运站的站点,我们在棚顶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顶棚,未来运营时充电桩的配套设施所使用的电,就来自这些光伏板所产生的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符合当前所提倡的环保节能的理念。

此外,通过供电部门的参与设计,多个铺设了充电桩的客运站,也将实现“智能化的管理”。高明供电局相关负责人称,将来公交司机在驾驶电动公交车进站前,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看到站场内空余可利用的充电桩,并可以根据指引,直接开到充电的桩位前,这也极大方便了站场内的公交调度,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充电所需的时间。

而在公交的充电桩位,也采取了有安全保障的装置。“所有的充电桩,只有在插入公交车的充电插口后,通过弱电流激活,才会启动进行充电。”技术人员称,充电桩还加设了遇到触电后电阻加大就会自动断电的保护装置,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

“高明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首期工程,为其他地区推进公交充电桩建设的铺开,提供了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具有示范作用。据悉,未来五区甚至市外的公交车,到高明的这几个客运点均可以使用上述充电桩装置,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高明区至2020年前的电动公交车运营需求。

延伸:充电公交车有望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据介绍,根据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试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按充电电度收取,最高服务收费标准暂定为:电动公交车0.7元/KWh。按照目前的汽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计算公交车使用汽油的每公里成本1.86元,天然气每公里成本1.21元。

假若按照拟定价格,计算用电每公里成本大概1元,电动公交车投入后,将有望减少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从而间接降低公众支付成本。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李魏 来源:青岛日报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