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厂家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0.54万辆,总体同比增速下降61%,呈现全面低迷的走势特征。1月的插电混动车型同比增速表现弱于纯电动轿车,纯电动乘用车同比降55%,但插电混动同比下降67%。
2月14日,记者在成都市场走访中发现,当地在售国产新能源汽车种类少,而且部分品牌出现了变相的涨价。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新政影响 补贴减少致涨价
在成都机场路的比亚迪4S店,一名销售顾问介绍到,该店现在仅有一款新能源车——比亚迪唐在售。资料显示,这一车型是双模混动SUV,动力系统由一台2.0TI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前后两个电机组成,可实现前轮与后轮独立动力输出,纯电续驶里程可达60公里,适合城市内使用。
“今年购买这款车没有去年划算。”比亚迪的销售顾问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的国家补贴只有2.4万元,去年达到3万元。今年的厂家未来基金补贴也从2.4万元减少到了1.2万元。”记者测算,以一款售价27.98万元的车型为例,消费者现在购买实际支出为24.38万元,比去年需多出1.8万元,相当于变相涨价。
谈到原因,该销售顾问认为,是年初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退坡和对地方补贴的硬性规定造成的。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新政,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而到2020年,个人购纯电动车补贴将完全取消。“如果今年看好这款车,建议早点下手,因为明年国家补贴可能还会减少。”他补充到。
多因素叠加 在售车型短缺
记者随后又前往了机场路吉利汽车的一家4S店,销售顾问称该店现在没有销售新能源车型。在北汽的4S店,一位李姓销售顾问告诉记者:“北汽新能源车主要在北京等地销售,成都有服务中心,但我们这里没有车。”在成都市中心的远洋太古里特斯拉展示中心,记者了解到,特斯拉由于是纯进口车型,一直都没有享受补贴,所以并没有出现官方售价的变化。
2月4日,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再开新罚单,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7家车企的处罚通知。此次被处罚的7家车企为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这是继2016年12月公开处罚首批4家涉嫌骗补的新能源车企之后,工信部开出的第二批骗补罚单。根据处罚通知,撤销这7家汽车制造商生产骗补产品的公告,取消其相关骗补产品的生产资质;暂停这7家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并责成上述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整改。
这一事件对全国的新能源车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车企而言,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去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通知》,因为其中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目录》要进行动态调整,一年内仍没有实际销售的车型,将取消《目录》资格。现在目录只发布了一批,而新能源车型一旦没有进入新目录,就拿不到补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其他未录入车型需要冒着拿不到补贴的风险销售推广,很多厂家现有的车型因为没有上目录而不敢卖。”
1月份是车市传统的淡季,销售终端进货并不积极;又恰逢春节假期。几个因素的叠加,使得市面上的国产新能源车型出现了空窗期。
在1月全国新能源车销售下降和涨价、缺车的同时,整体汽车市场的表现相对平稳。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6.9万辆和252.0万辆,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9%,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0.2%。汽车销量高于上年同期;乘用车产销增速双降;商用车销量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速下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前十企业增速高于行业;汽车出口继续增长。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