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表示,在政策和市场带动下,国企、民企积极参与,众筹建桩、"互联网+"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无疑,充电桩的数量将在2017年继续增加。但如何让充电桩多而有效呢?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发现:桩数不少闲置居多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充电桩不够用、不好用,仍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消费者,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那么,我国现有充电桩的数量是多少呢?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从年初的不到5万个增长到了年底的15万个,同比增长200%,私人专用充电桩也随私人乘用车的推广应用加快增长。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而公共充电桩仅有15万个,充电设施配比与国家规划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国家能源局表示2017年力争新增充电桩80万个,体现出政府发展充电设施的决心。
但一味的追求数量就够吗?是否该杜绝一边"大跃进",一边"僵尸桩"呢?是的,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僵尸桩"存在。这些充电桩被闲置,或者损坏后未及时修复,沦落成了"摆设"。
以南京为例,目前全南京市有将近7000个充电桩,除去公交车和出租车使用的电桩,社会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4500个,但是实际使用率只有两到三成。甚至有某小区的40个充电桩,因没有网络信号闲置了将近一年时间。
很显然,虽然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也属于在探索中前行,过程中也着实遇到了一些"尴尬"。相信随着相关规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充电桩网络布局及利用率将更为完善。
趋势引航:多重利好蓄势待发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对新能源汽车选购的主要顾虑为: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比较麻烦等。
事实上,为结合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充电桩已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网。在深圳、杭州、合肥等地已建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充电服务网络,在苏沪杭地区已初步建成城际充电服务网络,在京沪、京港澳、青银等高速公路沿线已基本建成省际充电服务网络。这些成果让我们感受到了望"桩"兴叹的时代即将过去。
从技术层面来看,充电桩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目前,交直流充电桩、双向充放电机、电池快速更换系统等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已开展试点运营;充电基础设施监控、计量、计费及保护等技术日趋成熟;充电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智能电网及智能交通等技术融合已开展试点应用。
从政策支撑方面,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为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不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力度,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已出台充电价格、财政奖励等文件,其他政策将陆续发布。一些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充电服务指导价格等配套支持政策。
此外,在充电桩建设方面,除了国家电网占70%,社会力量也已经开始介入,而且民营资本的建桩速度比想象的快得多。在多重利好下,充电桩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将逐步实现人、车、桩三方的智能互动。
针对充电桩未来发展的难点,驿联新能源汽车公司董事长陈昊表示,过去充电桩为专用用户定向服务,利用率低。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下,未来充电市场将会向民用市场倾斜。驿联新能源希望把充电桩链接成网络,实现人、车、桩的真正互动,更高效使用充电桩。
万马联合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泽忠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充电站的建设,特别是针对公共交通车辆的大型充电站建设需要专业且整体的设计,从战略规划、选址、车桩匹配、方案制订到建设施工,都考验着企业专业的技术实力,应综合考量后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无疑,充电桩企业也正用它们特有的前瞻思维与商业智慧,书写着中国充电桩的"蓝图"。在多重利好与企业的努力下,充电桩产业将撑起我国汽车绿色发展的"脊梁",为未来做好铺垫。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