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15日,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15日上午在“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主题峰会上,珠海泰坦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军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荣幸能借助百人会的平台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关于充电商业模式方面的思考。前面的专家从宏观、中观都给了非常好的想法和建议,我们也深受启发。泰坦是作为一个国内最早从事充电设施的企业,从几年前大力进入了投资和运营这个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中感受是非常深的。刚才邵总谈了行业,作为一个运营商的酸甜苦辣,我们都非常理解。我的想法是今天我提出回归本性、聚焦核心,其实就是希望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所有的设备供应商、投资商、运营商都应该认清楚当前充电桩的发展格局和阶段,准确定位,认真思考在投资运营过程中的核心竞争点的问题。我想就这个思路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是现状与思考。现在行业中大量的现象都存在,但是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从用户侧,大家使用中的困惑是非常强的,一方面我们充电桩今年的建设投资取得非常大的规模,但是在市场上同样存在一桩难求的局面。同时用户的体验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刚才各位嘉宾都有所涉及。同样还有大量桩的使用率非常低,这是一个矛盾、困惑。第二从我们投资侧以及运营侧来看,其实投资商也好运营商也好,本身面对的环境柔性并不大,我把它定义为运营中的刚性。我们有三个大的刚性问题,一是投入刚性,充电桩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复杂的,以我们的经验来说土地问题、增容问题、具体运维的方案问题,任何一个刚性你都回避不了;二是电费和投资费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各个地方都有相应的规定;三是服务费的刚性,你们会发现整个行业作为一个运营商来说,其实整个空间很小。当然对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我们希望制定政策方面应该从投入以及在成本、保证现金流的收入方面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柔性操作空间。当然我们在分析去年下半年的政策开始到现在,我们会注意到无论是中央也好还有各地方也好,这是我们的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觉得只有两条,一个就是持续的现金流,一个就是持续的并且具有增长潜力的盈利能力。充电桩的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我觉得现在无论从行业的倒逼还是车辆的倒逼,前一轮的竞争态势下来以后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构筑真正的充电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点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两个率。如果从设备侧来说,这个核心点是电能的综合利用效率,这个率影响到你的投资强度,影响到你的整体方案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率以及使用率,就是发电损耗的问题,影响到服务的水平问题,这是从设备侧、成本侧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条。如果从运营侧或者用户侧,这个率就是设施的使用率。
我们注意到去年11月份有一些地方政府针对自己充电设施的使用率有一些公开的数据,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我们投资了大量的地方的集中式的专属的充电站,有一些自己的统计数据,目前认为这个统计使用率是整个保证现金流与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指标。从使用率方面我们也会注意到,两个黏度的问题,一个是车辆黏度,一个是用户黏度,运营过程中如何通过自己的手段增强车辆的黏度和用户的黏度非常重要。
首先说一下设备端如何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我们觉得可以从四方面考虑。第一配电侧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充电站的设计中,目前充电设备的总功率受制于变压器的充电容量,为了保证充电电网安全,我们往往会预留较大的变压器的功率预量,变压器变化满足最大的充电复合,达到最大的充电复合此时的充电容量有很大的浪费。我们希望引入一个系统,功率智能调度系统,这也是泰坦这么多年认真思考加强技术研发以后我们希望做的事情,系统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改善这种情况,这个系统可根据配电容量对充电设备的运营功率进行智能调节,在原有的变压器配电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接入更多的充电设备,提高配电侧的能量利用率,这是我们系统大概的构成图。具体的实验方式是通过采集母线电压以及变压器当前复合率进行实时的计算去实现,具体我不展开讲。我觉得这个设想,我们希望在减少投入刚性上做一些工作。
第二,我们注意到充电设备的功率利用效率,前两年不同的厂家和一些设备供应商、运营商都提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目前有多口的自动负荷分配、一体的智能充电岛、柔性的充电堆等等都是这个方案的有效的实施者,我觉得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标准化的不断增强,希望这方面的探索还能够继续下去。
第三,充电设备的运行效率。目前运营商都能通过远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推送提高自己的运营维护效率,但是我们觉得目前这点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思路是希望将来能够在现有的设备上增加相应的设备,采集的一些设备,同时我们希望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目前设备维护的自学习、自分析能力。这是我们在充电维护效率上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目前在充电自动化运维方面的基本设计(ppt)。
如何看待充电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大家提供了很多数据,480万个分散充电桩,1.2万个集中充电站,我们想一个问题,我们在每一个充电站充电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生的效益都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做的很多项目,我们的后台经常会在这个上面的这个数据纠结,其实一个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的综合的设计方案,他的综合的运维方案,它的设备技术的领先性对于这一个点是核心。
另外我们有个建议,我们注意到目前直流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取决于这个模块,而模块的效率受电路的原理和器件的影响,是有瓶颈的。现在市面上都可以说大于95%,但其实是只在最佳工况的效率峰值。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大部分功率是分布在50%到70%,如何提高此区间的充电效率,是解决充电设备整体效率的关键。针对一些标准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标准的调整来提高这方面的能量转换效率。
这是我们对于设备端以及投入端的思考。我们会从用户端来想如何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可以从三方面考量,第一从需求侧,第二从供给侧,第三从服务侧。需求侧,刚才邵总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提到,原来或者现有的充电桩提供服务更多的是倾向于等着客户来充电,我们会有跑马圈地的问题,有苗不愁长,更注重规模效应这么一种经营理念。其实我们现在要转变,要带着客户去建设。我们应该从需求出发,有效地利用资源,建设具有极强适应性,能够为更多的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的充电设施。
这有大量的案例,我只是简单地举几个,比如我们如何引入固定的充电客户,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我们跟一些停车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考虑如何考量充电资源与停车资源的深度使用,怎么提高整个时间与场地的利用资源。我们认为可以从提供电池的检测服务,考虑到目前的换电模式,目前针对特有车辆的运营还是有它的可操作的空间,这也是深度利用电力资源的一种方式。我们觉得首先要从需求侧来考虑我们的经营思路。
第二,我们要从供给侧,也是考虑针对不同的用户,比如私人的充电客户问题、公交公司、客运公司客户,包括车辆租赁公司,大巴包括一些小车乘用车的分时,作业的物流和专业作业的车辆,如何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来提供满足他的充电服务,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从供给侧可以来思考。
第三,从服务侧,如何提高用户的黏度。现在大家都说充电用户的体验不好,确确实实。我们针对我们所有的充电站客户反映的不满做过认真的分析,比如标识不清,充满电没有提示,断电没有提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黏性是做不大的,所以我们也在考虑从服务侧怎么深度开发相应的服务能力,是作为我们每个投资商和运营商要琢磨的。我们认为第一,监控要调配,要加强整个系统的监控与预警,包括视频监控、车辆入场充电秩序的管理、充电情况的实时推送,这是一方面。第二,设备一定要做好,一定要保障充电。刚才提出有人职守,目前阶段到底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我们有一些思考,今天我们不展开说。我们要对运营商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一个决策支撑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服务。我们应该通过与电池厂的合作、电池检测,与经销商的合作,比如与4S店的合作。再考虑一些跨界经营等等方面,深度提升我们的增值服务与跨界服务方面的能力。
我们相信作为一个专业的设备供应商和充电的服务商、充电的运营商,我们泰坦相信通过我们和所有的同仁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迎来中国充电设施运营的春天,一定能够打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充电商业模式。
谢谢大家!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