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车企喊话2017年零部件必须降价 三电企业准备好了吗

2016-11-01 16:37:31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笔者获悉,从2017年开始,北汽新能源汽车将对“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供应商提出价格下降20%的要求。

笔者获悉,从2017年开始,北汽新能源汽车将对“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供应商提出价格下降20%的要求。

其实不只是北汽,目前车企普遍认为来自三电的成本偏高,部分车企已经有对要求核心零部件梯次降价的计划和意向。

“零部件降价一方面是市场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下滑,车企也将开始压缩来自三电的成本,尤其是电池。”奇瑞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倪绍勇表示。

另外有电池行业人士向笔者爆料,目前已经有电池企业开始迫于市场压力主动降价。综合来看,2017年开始三电价格下降极有可能成为趋势。

“降价是必然的,但令人担忧的是零部件企业最终会沦落为价格大战,而忽略了品质,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极其不利。”南京金龙产品总监黄福良表示。

车企压缩成本

根据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会下调20%,采取逐步退坡的形式,到2020年将会完全退出。

一辆电动乘用车扣除补贴后售价8-9万的电动乘用车,补贴减少20%,将减少1万元左右,对车企来说,这将是净利润的直接蒸发。

“而车企生产销售一辆电动乘用车的净利润也就在1万左右,按照原来的生产成本和售价,将面临亏损,”倪绍勇表示。

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有两条路,一是调高新能源车的售价,另一条路便是压缩成本。

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涨价不大现实。预计从明年开始,车企均会不同程度的向三电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出降价要求,来压缩成本。

另外因为骗补事件对客车行业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国家对纯电动客车的补贴定会有下调,因此客车企业对成本的压缩更为迫切。

高工电动车在与国内多家乘用车和客车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不少车企都反应目前三电的成本明显偏高,尤其是电池的价格,有较大的压缩空间。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市场发展本身的角度,还是补贴下降导致车企对成本控制,2017年三电等核心零部件尤其是电池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

警惕价格战

其实,2016年的三电市场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价格和利润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有车企人士向笔者透露,现在有动力电池厂主动向车企提出降价,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价格降到了2元/wh左右。

据天劲股份动力&储能研究院CEO杨华介绍,2016年以来各方面政策未定,车企尤其是商用车企业都基本处于观望状态,没有放量生产,导致下游的零部件市场受到较大影响。

尤其是动力电池已经由2015年的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电池企业毫无定价权。“哪里还谈什么价格,有订单就不错了。”

另一方面,不少电池企业乐观预计了2016年的市场行情,前期的筹备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库存压力,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用降价来吸引订单。

不只是电池市场,2016年上半年,江特电机、大洋电机、上海大郡、蓝海华腾等电机电控企业的毛利率也在持续下滑,这些大型电机电控企业也感受到了价格和利润下降的压力,更不用说一些中小型企业。

江特电机副总经理周南南透露,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电机电控已经打起了价格战,甚至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综合来看,目前价格战主要存在于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及低速电动车领域。该领域的电机电控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企业一窝蜂涌入抢食,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纷纷降低产品售价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情况下,行业人士表示出对价格战的担忧,零部件企业迫于价格的压力,一位追求降低成本,忽视了质量和品牌,导致整个产业链受到不利影响。

“尤其是要警惕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倪绍勇表示。他认为,车企很可能会迫于控制成本的压力,选择价格更低,但电池技术和性能稍差,并且愿意为车企提供稳定长期供货的电池企业。

这种情况下,未来电池企业或许会陷入价格战的混乱局面,大家为了价格去牺牲质量和性能。即便是有技术实力的大企业也容易受到价格下降的波及。

产能集中行业洗牌

北汽新能源的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高与成熟,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将降低,销量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部件到整车都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倪绍勇表示,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还处于各自为战的较为混乱的发展局面。各种供需关系还极其不稳定,电池技术和规格的标准极难统一,电池的成本极高。

“只有像传统燃油车那样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尤其是电池的标准化,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才会大幅降低。”倪绍勇表示,越是有实力有规模的大企业才适合实现标准化。

尽管从2015年开始,动力电池成为了投资最火热的行业,产能急剧扩张。但综合来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一,电池的一致性、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差距。产能总体规模急剧扩张,但真正优质产能不足。

今年年初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就曾公开表示,被整车企业、市场认可的产品不一定够。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却可能产能过剩。

随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到来,行业洗牌在所难免,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产能也会向这些企业逐步集中。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作者:沐梓 来源:高工电动车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