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人们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提高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国家在财政补贴等各种利好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时间,众多企业纷纷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却不在少数。
高额的补贴以及补贴的普惠性虽然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却也带来了诸如骗补、产能过剩、粗制滥造等一系列问题。在客观上影响着技术路径的选择,甚至影响了技术创新。为了规范行业,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提高了新能源车企的准入门槛。
新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企业在中国境内注册、从事过完整的电动汽车研发、能够制造整车、在某些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发明专利……满足上述条件方可申请电动汽车生产牌照。
当下,全国数以百计的企业争相进入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领域,而在新规的限制下,相信符合规定的企业会大大减少,甚至有传言称,工信部的目标是将来新上的纯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表示,“并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符合要求的申报企业都有机会迎来发展机遇。”
据张书林介绍,“最初做统计时,各个省市申报的有上百家。经过审核以后,有些企业不符合标准,就把它划掉了。最近统计大概有二十多家企业,将近三十家,都在做申报的准备。截止到目前,发改委已经接到了正式的申请企业有八家。其中有三家已经获得了发改委的核准,其他的五家也都在审查、或是即将审查当中。”
对申报项目水平的要求和方向
在由常熟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沃土?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常熟)峰会上,张书林介绍了目前对申报项目水平的要求和方向,可总结为六点。
第一,新项目的投资周期都必须具有很坚定的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信念和决心,是真干实干。
第二,在中国有完整的自主的研发精力,除了15辆样车外还要有比较深的研发基础和实践经验。
第三,要有充分的自主性,是完全的自主品牌,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但自主不等于封闭,也可以通过和外部联合,国内国外优质企业的联合着手。
第四,是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项目中有一个很稳定、很完整且具有实力的团队,包括管理团队,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充裕的发展资金。
第五,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前景,不仅在中国有一定的实力,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同时要有国际规划和战略目标,而且这个规划要能落实到产品和技术上。
第六,未来量产车的市场定位要非常清晰,没有依靠补贴在市场上依然可以有竞争力。
投资准入门槛比传统车更高
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非常活跃,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机遇,推出了一系列投资扩产及技术升级规划;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其他业外企业也纷纷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布局,并积极探索新型的商业模式。
结合上文中对申报企业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申报企业要有“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充裕的发展资金”。对此,张书林表示,虽然准入政策对纯电动乘用车的投资总额和生产单位都不设要求,但是对投资主体的基本条件和建设内容,比传统汽车有着更严格的审查范围和考核标准。
张书林指出:“原来对我们传统投资项目,就是由咨询评估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做一个评估,由国家核准。这类项目就不一样,除了原来传统的审查以外,还专门组建了一个投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投资主体的基本条件要进行审查,这个项目要进行两个审查,换句话说,这次投资准入的门槛不仅仅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明确了控制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过剩,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政策导向。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大好,也正因如此,企业蜂拥而至,有些是脚踏实地的“真干实干”,有些则是妄图“分一杯羹”,由于各家企业申报准入的出发点不一致,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此,张书林呼吁行业能够理性慎重地决策,免得贻误发展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