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克与特斯拉曾经旗鼓相当,在产品定位上也近乎相同。尽管动力类型不同但都锁定在豪华运动4门房车类型,虽然并不接地气但为自身产品格调以及形象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售价高、受众人群小、竞争对手强大,这些就意味着销量低,这是也是菲斯克迅速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
其实,早在首款车型上市之后菲斯克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2012年把产品从高至低规划成为三个等级K、N、P,K等级车型售价区间为10万美元或以上,N等级5万至10万美元之间,而P则是3万至5万之间,不过由于电池供应商供货与更换问题,大大影响了本就资金并不宽裕的菲斯克,所有计划均胎死腹中。
万向集团在收购菲斯克之前,2013年1月,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尽管美国一些官员曾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止该交易,但最终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菲斯克动力电池供应商,迫使菲斯克更换供应商间接加速其走向没落。
万向集团主营业务就是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和生产,在原本固有市场已经拥有万向节、轴承、等速驱动轴、传动轴、制动器、减震器、滚动体橡胶密封件、悬挂、制动等等。当然也进军过新能源领域,早前长安逸动EV的电池就源自万向集团,不过由于价格、能量密度以及续航能力后经更换为宁德时代。
原有消息称万向将会在国内生产菲斯克后续车型,如果属实就会先于特斯拉抢滩登陆国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Revero车型基本上定局会以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即便真的进入国内生产,Revero车型情况也不会过于乐观,首先国内市场目前认可的仅有插电、纯电两种类型,增程式车型不管是补贴政策还是认可程度都较低,其百公里4.5L的综合油耗显然已落后不少国产车型。整车技术核心的动力结构技术,万向是否与菲斯克一样仅有使用权,如果能够拿到能否掌握都是未知数。
13万美元的定价在美国市场已经拥有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算到国内也需要将近90万元还不算税金等等。Revero车型在北京等地的政策条件下是不可能享受新能源牌照,那就意味着它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特斯拉,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燃油车。日后的销量表现很有可能在先期因概念先进赢得一定的销量,后期市场冷静后归于平静。
笔者有话说:
在万向集团强力介入下,起死回生的菲斯克,或先于美国复产,然后引入中国市场进行国产化。万向集团的优势在于传统汽车分系统制造,但是在新能源领域中的电机、电池和电控的研发能力后劲不足。使用万向提供的电池组件的海马普力马电动汽车、长安逸动EV电动汽车(早期车型)的销量平淡无奇。并非万向集团自身问题,而是源于经济激烈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所致。
由万向主导的菲斯克增程式电动汽车进口,售价或超过70万元。日后国产化的车型售价也将55万元起售。光环逐步退下的特斯拉不再那么神秘,国人对特斯拉类电动超跑需求远低于,10-15万元(扣除补贴后)入门级电动汽车的刚需。
况且,万向即将国产的菲斯克电动超跑归属于增程式技术范畴。同类型的电动汽车,目前只有广汽GAZ-5系列电动汽车量产。奈何,在“现行限购”的多数城市中,增程式电动汽车不在享受补贴范围内。这就意味着这一类型的车型短期内很难大规模推广。这还是万向国产菲斯克所遭遇的最大问题。
此前,笔者发文《前途K50即将量产 国人需要电动超跑吗?》中提及,众多团队在开发电动超跑,其中不少项目或为骗补贴、或为大品牌、或纯粹用于技术积累。那么万向国产菲斯克意欲何为呢?万向集团的新能源范畴的分系统研发能力不能归于二流品牌,但并不具备与少数几家坚持新能源核心技术独立研发的整车制造厂相比肩。笔者更愿意看到,万向国产菲斯克用于技术积累,但菲斯克只负责外形与内饰的设计,实际并未在技术上取得完整的话语权(整车制造以及技术支持依赖第三方机构)。或许,万向集团复活并国产菲斯克电动超跑,并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