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2016-09-07 15:28:45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动力电池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特斯拉以一己之力,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相信,中日韩三国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之内都将保持下去。

动力电池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特斯拉以一己之力,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相信,中日韩三国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之内都将保持下去。

近期,三星旗下子公司三星 SDI 即将在欧洲投资建厂的消息传遍了各大媒体。可能许多人还不太了解三星 SDI 的业务情况,但谈及最近三星吵得沸沸扬扬的年度旗舰 Galaxy Note 7 电池爆炸事件,作为三星集团的电池业务子公司,三星 SDI 难逃其责。三星 SDI 不仅为 Galaxy 智能手机提供锂电池,还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动力电池业务为投资者所看好,三星顺势将触角从亚洲伸往欧洲,意图在电动汽车需求旺盛的欧洲,攫取电池业务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三星 SDI 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面临的困局。尽管三星 SDI 技术实力雄厚,却始终没有较高销量的代表车型,也因为一直无法进入中国《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三星 SDI 短期内将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无所作为。

那么,除了三星,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究竟如何?第四能源将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销售数据和代表厂商的发展脉络,梳理现阶段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

激烈竞争中的市场版图

一言以蔽之,动力电池市场已被中日韩三国厂商所瓜分。

近两年,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也加速了电池厂商的洗牌。三星 SDI 发力欧洲,既是自身业务的突围,也反映了当下动力电池竞争激烈的态势。与此同时,今年 7 月,索尼公司宣布剥离旗下电池业务,将其出售给日本半导体公司村田集团。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鼻祖,索尼公司曾重新定义了电池,在数码时代提供了人们所需的源源动力,而如今却抛盔弃甲,以失败告终。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厂商却毫不示弱。作为中国电池厂商的代表,比亚迪凭借多年在电池领域的默默耕耘,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3 年仅 3%,2014 年提升至 7%,而到了 2015 年,比亚迪以 14% 的份额仅次于松下,位居全球第二。

在一片喧嚣声中,我们却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以中日韩为代表的厂商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业务的版图,「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其中,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最大;以 LG 化学、三星 SDI 为代表的韩国厂商,技术实力雄厚,发展稳健,在国际市场上动作频频,然而却折戟中国市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奋力追赶,不仅成为国内翘楚,还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近两年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分析

我们从动力电池全球年产量、各国年产量、各代表公司年产量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目前的市场格局。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首先,总体来看,近两年动力电池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年产量保持约 50% 的增长速度。2014 年,总产量约为 7000MWh;2015 年,总产量将近 12000MWh;2016 年上半年,总产量已达 8000MWh;不出意外,2016 年全年总产量将保持在 16000MWh 左右。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其次,我们再以国别对年产量进行分类,发现日本市场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韩国保持稳定、中国则有明显增长。其中,2014 年日本电池企业总产量占市场份额高达 70%,韩国为 17%,中国为 11%;2015 年,三者比例分别为 56%、17%、27%;2016 年上半年,数据变为 54%、15%、31%。中国企业的发展可谓神速。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最后,看各代表厂商。从 2014 年到 2016 年上半年,在各国代表厂商中,松下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 40% 左右,表现稳定,并且产量随着市场总量的增加而逐年增长;LG 化学三个阶段的数据分别为 13%、12.5%、7.9%,尽管销量逐年上升,然后市场份额却呈下降趋势;三星 SDI 的数据为 4.6%、4.4%、4.3%,整体保持稳定,并且全球排名始终在第 6 位,在市场上并无明显突破;比亚迪发展最为迅猛,成为电池领域的一匹黑马,不仅连续两年实现销量翻番,世界排名从第四上升至第二,三个阶段的市场份额数据为 6.7%、14.4%、19.4%。

近年各代表厂商发展情况分析

一、松下:已当老大好多年

作为专业的能源厂商,松下已连续多年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并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较大的差距。松下旗下的电池业务较为庞杂,主要包含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以及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特斯拉在全球的持续热卖,带动动力电池成为松下电池业务的主要营收来源。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众所周知,松下在整个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都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企业。早在 2008 年 12 月,出于对电池业务的看好,松下耗费 64 亿美元巨资,并购了整个三洋电机的全部股份。三洋电机在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两个领域都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松下并购三洋电机,实现了强强联合,扩大了松下在全球电池市场上的份额。

此后不到一年,松下凭借顶级的电池技术,与特斯拉展开了合作关系。2010 年,两家公司在车用锂电池的研发上密切合作;当年 11 月,松下出资 3000 万美元增持了在特斯拉所占有的股份。从此,松下成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专用电芯。

2013 年 10 月,双方合同到期。特斯拉旋即再次与松下签署了四年的合作协议,该锂离子供应合同价值超过 70 亿美元。与特斯拉的合作,不仅改善了松下在消费电子失利情况下糟糕的财务状况,也给松下各业务部门的调整赢得了时间。2013 财年,松下改变了连续两年的亏损状况,取得净利润 11.8 亿美元的好成绩。松下开始快速实行战略转型,在手机、相机、电视等消费电子领域急剧瘦身,并将资源集中在能源、住宅设备等商用领域。

2014 年,为给旗下电动汽车提供充足的电池,特斯拉宣布在内华达州修建超级电池工厂 gigafactory,而唯一的合作厂家则是松下。该工厂分期投资金额总计 50 亿美元,松下出资额将占到 30%。

特斯拉成功将松下带上了动力电池王者的宝座。然而,松下并不满足于此,除继续保持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外,开始寻求更多合作伙伴。2014 年大众汽车柴油发动机丑闻事件后,大众砍掉了大多数柴油动力汽车项目,转而发力电动汽车,而目前商谈的动力电池合作厂商就有松下。路透社认为,如果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松下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2016 年上半年,松下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 40%,销量是位居第二位的比亚迪的两倍。

二、LG 化学和三星 SDI:原地踏步

LG 和三星这两个韩国小伙伴总是相伴出现,这一次也不例外。在智能手机、电视、显示器等消费电子领域,三星和 LG 打得不可开交,然而,三星似乎总是比 LG「高一点点」,特别是凭借 Galaxy 智能手机,三星享誉全球。然而在动力电池领域,LG 旗下子公司 LG 化学,则比三星旗下的三星 SDI 表现好不少,前者年销量约为后者的 3 倍。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LG 化学成立于 1947 年,该公司从制造化学化工用品起家,在化学制品和化学材料研发方面,有深厚积累。LG 化学在 1999 年研发出韩国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尽管与日本同行相比,晚了将近十年,但 LG 化学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将旗下材料技术融入到锂电池研发中,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很快走在世界前列。

LG 化学有三座大型电池工厂,分别位于美国霍兰德、韩国梧仓、中国南京,为全球 10 余家车企提供动力电池。目前,全球 20 多家车企中,与 LG 化学合作的就有 13 家,其中韩国本土车企为现代、起亚,代表车型有索纳塔 K5;其他国际车企有通用、福特、沃尔沃等,代表车型有雪佛兰 Volt、凯迪拉克 ELR、福特 Focus、沃尔沃 S60L。

能得到诸多车企的青睐,体现了 LG 化学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然而,除了雪佛兰 Volt 外,大多数合作厂商的电动车型销量惨淡,而 LG 化学并没有特斯拉这样的大腿可抱。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利于本土电池厂商的保护政策,LG 化学始终未能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这极大影响了 LG 化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甚至有可能最终失去中国市场,而从 2015 年起,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就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这种局面无疑是 LG 化学不愿看到的。

三星 SDI 的情况与 LG 化学极为相似,拥有业界领先的技术,同样与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合作,然而,这些代表车型均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销量,比如宝马 i3,2015 年全球销量仅 24057 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旗下的 Model 3,发布仅一个月,就获得了 40 万的预定量。

同样,与 LG 化学一样,三星 SDI 也未能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三星 SDI 在中国市场前景不明,于是转而面向欧洲市场发力。此前,第四能源对三星 SDI 的相关情况已做过深度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三、比亚迪:飞速崛起

成立于 1995 年的比亚迪,首先是以锂电池厂商的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作为国产电池厂商的代表,比亚迪先后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提供手机锂电池,比亚迪也因此成为第一家为国际品牌手机提供电池的国产厂商。

【三国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中日韩

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的核心技术为磷酸铁锂电池,与特斯拉采用的松下三元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胜在能量密度略高、电压高,电动汽车行驶起来能更快更远。然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略低,但能保持较高循环寿命、更高安全性能,以及更低成本。

2003 年初,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开始研发电动汽车。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电池提供商,开始向高附加值的汽车领域进军。

以技术为导向的比亚迪,默默耕耘 20 年,直到 2015 年,才迎来真正的爆发。2013 年,国家继续推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补贴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巨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野蛮生长,也正是在这样政策利好的环境下,比亚迪依托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了广受市场好评的 E6、秦、唐等代表性产品。

2015 年,比亚迪取代日产、超越特斯拉,以超过 6 万台的销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第一品牌,比第二名的特斯拉销量还要多出 1 万台。热卖的比亚迪电动汽车带动电池业务,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连续两年翻番,比亚迪顺利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2016 年上半年,比亚迪蝉联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冠军,销量达到 43244 台,与特斯拉、日产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同样因此受益,市场份额由 2015 年的 14.4%,提高至 19.4%,这个数据已超过了 LG 化学和三星 SDI 二者之和。比亚迪以一己之力,打败了韩国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应当看到,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比亚迪依托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来用心耕耘,向市场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国产电池厂商的保护,遏制了松下、LG 化学、三星 SDI 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的发展,为国产电池厂商提高研发实力和生产工艺争取了时间。

结语

动力电池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特斯拉以一己之力,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相信,中日韩三国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之内都将保持下去,而各厂商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取决于各自合作汽车厂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的崛起,比亚迪取代松下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将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TECH2IPO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