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研究协作组共同主办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研讨会。
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研讨会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在经历快速调整,近十年来,全国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量都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到2015年底,我国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已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电力正在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新能源电力缺乏灵活调节的能力,使得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较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新能源的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仍以火电为主,电动汽车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依然有限,这也是质疑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因素之一。但是,电动汽车并不是“原罪”,改变能源结构才是当务之急。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
以此来看,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协同发展效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认为,一方面,如果将电动汽车看成一个“零成本”的储能站,能够消峰填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新能源电力缺乏灵活调节能力的缺陷,促进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动汽车面临高碳化,影响其环境效益,能源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发展新能源电力能让电动汽车从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席专家张永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有着高度一致的发展目标,即环境保护,这让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相互连接有了源动力和保障。此外,电动汽车领域适合实现IT化,而有了IT化的深度介入,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对接就变得可以实现了。
重庆力帆汽车公司总经理陈卫
重庆力帆汽车公司总经理陈卫表示,换电模式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协同发展大有益处。不仅节省了电网改造的费用和充电桩建设的费用,让电动汽车的普及可以迅速地成为现实,还能通过储能,利用非常便利的谷电,为新能源车提供能源,在提升用电量的同时,为消费者节省用电成本。目前,力帆现已经建成能源站进行,集充电、放电、储能、调峰、调频一体。这类能源站也完全可以成为国家智能电网的一个储能终端。
清华大学电机系、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教授胡泽春认为,我国目前出现的弃风、弃光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商业模式或体制机制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调控技术导致的。
胡泽春提出,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储能技术、需求侧响应,而电动汽车则可以完全匹配这两个方面。电动汽车既是一种移动的储能,也是一种灵活的负荷,具有很好的调控性,可以纳入需求侧管理和电网调度,以及与新能源发电的配合,成为整个电力系统甚至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即V2G。V2G的思路是在负荷还比较高的时候,由于电动汽车在运行后可能仍有剩余电量,可以先放一些电,这时就起到了蓄峰的作用,到电网负荷降低的时再充电,可以在用车之前把电力充满。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专家Anand Gopal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专家Anand Gopal也认为V2G有很大的价值。但Anand Gopal也表示,推动V2G的发展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基础,而V2G则可能会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推动V2G的发展,还需要修改整个电力行业的环境政策,包括市场方面,要有一些相应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度和调整。
此外,电动汽车的放电也需要汽车厂商突破相应的技术障碍。 Anand Gopal对此十分乐观,他认为这方面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解决。
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雷
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雷表示,有些专家经常提到电动汽车并不环保,原因就在于电动汽车所使用的是“火电”。但其实,中国有非常强大的风力发电系统,而每一个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一个的储能装置,这也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可存储、可移动的储能装置。庞雷提到,加州已经做了很多相关实验,已经可以用电动汽车存储电,并出售电能。
王仲颖提到,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能源结构逐渐转变,在未来,我国很有可能73%以上的电力都将来自于绿色电力。届时,电动汽车也将“脱碳”。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博士刘坚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博士刘坚介绍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关于“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研究。根据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初步得出4个观点。一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重要市场和调节手段;二是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充电之间具有较强的时间互补性;三是退役电池储能将成为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互动的重要途径;四是电力市场机制是释放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潜力的必要条件。
在研讨会上,也有专家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能否协同发展表示了疑问。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副所长刘纯也肯定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是有必要协同发展的,其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够提高电网的利用率,配合电网调峰。
研讨会上,斯拉中国公共政策和充电设施总管高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展部副部长赵立金、国网南瑞集团高级工程师陈良亮、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区副主任兼DSM项目主任游梦娜、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处长张敏高、德国Rainer Lemoine研究所研究员Florian Schaller、美国E3公司高级专家Fredrich Kahrl等多位国内外专家一同探讨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