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论我国三元材料电池赶超日韩的正确姿势

2016-07-03 08:58:03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也逐步转向三元电池体系,连一直在电池路线上专注于磷酸铁锂的比亚迪也称“公司将持三元、铁锂两条路线并行态度,是否扩大三元锂电池的产能则取决于未来的市场需求”。

在第四批动力电池目录出台之后,媒体纷纷对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进行了分析,对三元材料电池即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达成共识。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也逐步转向三元电池体系,连一直在电池路线上专注于磷酸铁锂的比亚迪也称“公司将持三元、铁锂两条路线并行态度,是否扩大三元锂电池的产能则取决于未来的市场需求”,很多证券研究机构甚至直接断言“未来三元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不二方向”。

然而,三元材料电池在我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韩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前四批的名单里暂时没有日韩企业与国内企业展开竞争,但是正如很多专家预测,日韩企业进入电池名单是迟早的事。国内企业如何抓住这段缓冲的时间,在三元材料电池的发展上赶上日韩水平,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抛弃“搭便车”心理 在研发上不吝投入

长期以来,日本、韩国企业一直在三元材料电池领域发力,以抢占未来锂电池的全球制高点。据统计,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三元材料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三洋公司和韩国的LG公司处于专利申请量的第一集团,申请量分别为76件和73件;日本的索尼公司以及韩国的三星公司分列第三、四位,分别为61和60件;我国虽然近年来申请量增长量较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依然落后于日韩,同时我国的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所占比重较小,全球十大申请人中仅有比亚迪一家,并且还是在下游位置。

总体来说,日韩企业在三元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布局,具有垄断性优势,而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导致我国在三元材料的研发道路上任重道远,亟需得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视。

此前,由于安全性的问题,国内一边倒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而日韩企业则一边倒发展锰酸锂和三元电池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日韩企业在三元电池的安全性上开发得比较成功,三元材料电池优势凸显,这不能不说是日韩企业长期以来注重产品研发所取得的成果。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有力的刺激下,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媒体关于企业产能扩张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业内专家表示,在很多实力并不强的电池企业盲目扩产争抢市场表面繁荣下,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存在忽视技术研发的现状。

在青海举行的“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上,陈清泰表示,希望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的中国企业,把发展动力电池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抛弃“搭便车”的心理。这个行业前沿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竞争,要舍得在研发上投入,一旦实现突破,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获取丰厚的收益。

破解一致性难题 工程技术水平亟需提高

除了研发上的落后,据专家介绍,与日韩电池巨头相比,我国三元材料电池与日韩相比差距还体现在产品的一致性上。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与国外企业生产的单体电芯在性能、充放电次数等指标上相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性能指标上还略好一些。但成组打包后,国外电池的一致性反而更好。

资料显示,国外生产企业全部动力电池的生产控制点有近千个,而国内企业均无法达到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水平,一般只有几十个控制点。产品的一致性所体现的从材料到电池包的多种技术以及生产工艺、品质管理等综合能力,国内企业目前与日韩企业差距还很大。

专家表示,想要解决动力电池一致性的问题,关键因素有三点:其一,在来料保持一致性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智能装备,从生产环节上进行控制,保证电池在每个制造节点上的一致性;其二,提升PACK工艺水平;其三,规范产业标准,完善行业规范、技术要求。

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动力电池竞争中,中日韩三国的角逐已经越来越白热化。虽然国内企业在三元材料电池的发展上与日韩还存在差距,但只要国内企业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在技术、工艺、装备、零部件、技术标准上坚持不懈努力提高,国内三元材料电池“后来者居上”,赶超日韩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电池中国网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