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密集政策的推动下迎来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伴随“免费”上牌与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沪上新能源车购买热持续升温。然而,现实中,充电装置等配套设施却成为了制约新能源车辆推广的拦路虎。如何破解?6月2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报告。如何突破新能源汽车推广瓶颈、提升新能源车辆发展力度,成为审议中关注焦点。
全国新能源车中上海占比愈七分之一
据介绍,本市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桩建设方面,出台《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对于单位和个人购买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建设充换电设施给予财政补贴,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充电桩建设力度。
据悉,2013年至2015年,本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57666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15%左右,超额完成本市向国家承诺的至2015年底推广10000辆的目标,有效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能级优化提升。同时,30多家央企、国企、民企参与本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私人充电桩16500个,公用和专项充电桩5200个。
记者还了解到,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呈现以下特点:从领域看,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比重超过70%;从用能机构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总量超过70%;从厂商分布看,外地品牌数量占比超过70%,尤其是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秦”,上牌量占乘用车总量的70%;从补贴资金流向看,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客车。
资源整合不畅通导致充电难
与传统油耗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要一套包括充电桩等在内的全新配置架构。而从目前来看,加油站到处都有,但充电桩却难寻的现状,导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其方便性处于明显劣势。
对此,市人大专项调研报告也指出,日趋严重的停车资源短缺问题,已严重制约充换电设施建设。相关工作中,充换电设施资源缺乏整合,各建设运营主体缺乏协调配合,充换电服务平台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公用充换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正成为新能源车发展、推广中的一大瓶颈。
此外,市人大报告还指出,虽然“十二五”期间,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相对本市汽车总量仍有较大推进空间。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购车成本还需进一步下降,车型品种有待进一步丰富。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比重超过70%,对此,市人大方面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车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尤其在公务、物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的车辆中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需大幅提高。
对策:综合评价事后评估
如何通过调整专项资金投入,补齐新能源车配套短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进一步扩大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政策评价的试点,不断完善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既要建立对单项政策的绩效评价,又要建立综合政策的绩效评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杜悦妹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充换电设施建设、新能源客车电池租赁等多项扶持政策,要对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既要建立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事中评估,又要建立对政策实施结果的事后评估。要探索建立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以及政策适时退出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将有关经验做法推广至其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据了解,下阶段,本市将加快推进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计划至2017年、2020年建设公用充电桩规模分别达到1.3万个、2.8万个,并加快实现充电设施信息的互联互通,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智能使用充电设施,打通车主从寻找充电桩到最后支付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