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方建华:对抗日韩巨头国产动力电池上下游要建利益共同体

2016-06-01 08:09:10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2016年以来,政策的调整变化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思考期。数据能最为直观的反映出这一变化,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4442辆,环比下滑63%。

2016年以来,政策的调整变化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思考期。数据能最为直观的反映出这一变化,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4442辆,环比下滑63%。

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波动让不少企业陷入对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恐慌”。在近日举行的国内某知名展会上,不少动力电池企业都表达了这种不安与担忧。

然而,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却有自己清晰的判断:政策一时的调整改变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国内新能源汽车每年至少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这种趋势不可能被改变。

从行业的角度看,这一轮的调整是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监管更严,对于动力电池产品要求更严格,而且对于自主品牌寄予的希望也更大。基于此,方建华认为,这轮调整将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面对政策的调整,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应对;面对日韩巨头的疯狂进攻,国内企业又该如何防守?第八届高工锂电高峰产业论坛期间,通过与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的深度交流,就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国产动力电池发展现状、产业格局以及突围路径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以下为对话实录。

问:上半年以来,三元暂缓、骗补核查、新能源汽车目录重审、动力电池新国标施行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方建华: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疯狂到趋于理性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如此。

政策一时的调整改变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国内新能源汽车每年至少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这个无法改变。

短期的调整消化可能对于整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从行业的角度来讲,这一轮的调整是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监管更严了,对于动力电池产品要求更严格了,而且对于自主品牌寄予的希望也更大了。

从这三个层面来看,这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超130家,与此同时,从一些其它领域转入的企业还在增加,您如何看待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

方建华:可预见的是,整个行业的集聚程度会越来越高,今年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会出现,行业洗牌会逐步开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在2020年之前,要形成3—5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并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我们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需求将会超过100GWh,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培育至少1—2家产能达到30~40GWh,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这意味着无论是在电池领域,还是在材料、设备领域,整个行业的集聚程度会越来越高。

问:如何看待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是否具备了与日韩巨头竞争的实力?

方建华:尽管行业发展目前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个产业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产业化的进程,还是产品的成熟度,我们参与其中的人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2009~2011年的时候,只要把电池装到车上的就可以,说白了就是胆子大。实际上,今天来讲,无论是在商用车上,还是在乘用车上,都经过了长期的验证,有的有5年,有的也有3年。

事实证明,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完全具备给中国厂商配备电池的能力,安全是有保证的,在技术层面,中国动力电池在四大关键材料领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国产化,并在批量化供应国外的大巨头。

从能满足市场需求,到被国际巨头认可,这说明产业化和技术进步非常明显。

此外,在下一代电池的研发上,中国企业也丝毫不落后,例如,不少企业已经明确了到2020年能达到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的目标,这个是和国际是同步的。

在更高比能量密度的电池上,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上,我们的科研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从专利到论文的基础研究都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一切表明,我们的技术驱动和应用发展是非常快的。

同时,客观来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电池制造的工程化能力上,例如电池制造装备,在制造的前端工序上,国内和日韩及德国还存在一些差距,其次,电池制造企业的过程控制能力,工艺实现能力、品质监控能力,这方面既有硬件方面的差距,也有主观意识层面的问题。

但是,这种产业化、工程能力的差距,是可以通过规模化制造中短期内实现追赶,这和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问:包括LG、三星等日韩企业都打出1wh/元的价格策略,这个是否会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形成冲击?

方建华:日韩企业的1元/wh的价格,与其说是他们的成本优势,不如说是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松下在特斯拉上已经干过一笔,韩国企业也在走这条路。

事实上,从产业化和成本控制来看,这个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所在,从消费类电子用电池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日韩,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苹果、三星、索尼都是用的中国产的电池,我们凭借的就是高性价比的优势,动力电池假以时日肯定也会是中国企业的天下。

在成本上,国轩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电池组售价2.3~2.5元/wh,毛利率是40%以上,电池系统价格已经低至1.5元/wh以内,电芯的价格就更低,这意味着韩国企业的目标我们现在就已经实现了。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的电池,能量密度在130wh/kg,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只有180wh/kg左右,按我们的规划,到2020年,我们自己的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会提升到300wh/kg,到那时价格必然会更低,所以在产品价格上,我们根本不担心日韩的竞争。

问:业内有声音认为,政策搞规范和准入会屏蔽国外高端产品进入国内整车领域,致使中国整车无法实现高端化,对此,您如何看待?

方建华:国内一些整车企业依然是三十年前的思维,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

传统车领域里,国产车的核心零部件完全是进口的,我们高大上了么?我们白富美了吗?华为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国产的,但依然实现了和苹果、三星抗衡甚至超越,与此同时,苹果和三星的核心部件和生产制造都是用中国的,这丝毫没影响其成为国际巨头。

所以,我觉得国人前些年一直被束缚甚至奴役的思想需要改变。在中国经济达到这样的体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要有一种精神。否则,真的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前面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不敢相信,更不敢尝试。

问: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要形成真正的全球竞争力,在具体的战术上要如何实现?

方建华: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首先是一个颠覆性的行业,不是单纯的制造行业,不是传统产品的延续;第二是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行业,机会转瞬即逝,抓住了就会快速增长,抓不住就会错过;第三个是未来空间是无限大的产业,将会超过所有人的预计,这三个叠加起来,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战略上,中国企业上下游要构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一定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材料企业,装备企业,电池企业、车企及其它应用企业,都要建立形成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在技术进步、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营销,商业模式上,都要抱团取暖。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应该联合,上下游企业之间要形成联盟。

国轩高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和隔膜企业星源材质设立合资公司,和北汽新能源有资本的介入,和碳酸锂企业也有相应的合作和布局。

在下一代的材料领域(高镍三元、NCA、硅基负极),国轩高科也会和国际上领先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只有和上游企业形成紧密合作,才能共同推动技术和产品进步。

对于前段时间原材料的疯涨,我是提出异议的,这个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企业如果追逐短期利益,是不可持续的。行业的大环境破坏后,企业自然没有办法维系。

我们呼吁从业者,整个行业要联合起来,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形成技术的联盟,产业上的联合,市场上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高工锂电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