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国标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5项新国标让充电接口在充电技术层面实现了统一,但是电动车主发现,充电互联互通还有很长路要走。为了在各家充电运营商处都能充电,一个车主要安装多个APP来查询充电信息,还要配备国网、普天、富电和高速公路充电卡等多张电卡来支付。
由于电动汽车逐渐普及,充电建设运营企业开始跑马圈地,但重心都是加速建设,自建平台,没有很好地完善用户体验。车主需要多个渠道了解充电服务信息,支付充电费用。充电建设运营企业间信息、交易互联互通,越发迫切。
车主痛点,政府力推
“魔法师”(网名)是北京最早的江淮电动车主之一,为了体验充电环境而四处找桩。他很快就发现,充电桩运营商太多,要办的电卡也太多。他说,“一个电动汽车车主手里没有四、五张电卡,是不敢开着车到处转悠的。”
除了电卡之外,各种各样的找桩支付APP也应运而生,但各大充电服务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壁垒,仅仅能够查询自家平台的充电桩信息,不能实现跨平台查询和支付。
政府主管部门也注意到了充电互联互通的问题,并开始发力推动。“所谓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是充分发挥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为用户提供充电的便利,努力实现各个已建桩之间、各个运营商之间信息的共享、共用,确保做到有桩找得到、充得上、能支付。”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在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
2016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又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加强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据共享、系统接入、开放合作的方式打通各个充电运营商、汽车厂商、充电地图系统等,形成统一、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企业各自为战,步骤不一
车主、政府都深知充电互联互通的痛点,并呼吁或施政推动,充电建设运营企业的表现如何呢?
充电桩APP运营总监黄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充电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各自单干,不愿共享信息平台和支付渠道。”黄山认为,“技术上实现互联互通并不难,关键是思路观念需要转变。”各家充电桩企业目前的思路是,加紧开发排他性平台,将自身的规模用户做大,有了更多的筹码之后,再来和其他充电建设运营商谈判,或者直接并购竞争对手。
在当今的充电建设运营市场上,国有企业因为进入较早,因此存量上有一定优势。规模较大的国家电网和普天,尽管有了充电桩信息查询功能的移动平台,但支付功能未完善,绝大部分只能用电卡结算,自然也无法实现交易环节和其他企业的互联互通。
有的企业自身还未完成充电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比如有的企业称有3万个充电桩,但在其平台上有的充电桩数据并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企业自身都还没有实现充电桩的数据联网管理。
民营企业更具开放创新思维,并且很早就实现了充电桩联网运营,在互联互通上探索更为积极。特来电2015年11月份向外界正式发布了特来电开放平台(http://open.teld.cn),提供充电站实时状态查询、充电业务控制、充电业务状态推送三大类10余个接口。
通过这个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及第三方服务商,如车厂、充电地图厂商、分时租赁厂商等,都可以实时获取特来电提供的充电业务的相关信息,实现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为电动汽车车主带来更好的充电服务体验。截至目前,北京政府监管平台、中创三优、北京智电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充电桩app)等17家服务商已经对接了特来电平台,另外50多家商家正与特来电进行对接。
此外,同样为民营企业的星星充电、聚电网络也都在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平台,让合作伙伴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充电服务信息,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还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在牵头制定充电运营企业信息和交易互联互通的国家标准。如果这一标准公布并实施,相信各家运营商都必须开放平台。与其如此,充电运营企业不如早作技术准备,并展开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友商互联互通,便利电动车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