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的重视以及清查决心可能远超外界预计。据媒体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是由国务院亲自牵头进行的。”4月6日,工信部某权威人士透露,此前由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联手启动并执行的新能源骗补调查行动,已经悄然升级。事态的发展源于已经浮出水面的部分调查结果的严重性超出了相关部门的预期。
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始自今年1月21日,当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清查。不过,截至目前,这个调查报告并未对外界公布。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某论坛上表示,已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新能源车骗补行为,下一步政府将对这些企业严肃处理,而对已经下发的补贴,如果存在骗补行为,要“扣回来”。而据企业人士透露,调查中已经发现了部分企业在局部地区出现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虽然不是大面积事件,但已经令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感到“震怒”。
补贴政策直接影响新能源车销量
受到骗补清查的影响,尽管2016年已过去4个月,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及相关促进政策仍迟迟未见落地,目前只有约20个省市出台具体政策,其余地区仍在观望中。而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多个城市的终端销售都陷入停滞状态,产业链相关的充电桩建设、电池供应也受到牵连。
据上海媒体报道,自4月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后不到一周时间,《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对沪市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就迅速显现。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产品秦在短短5天内,退单量达到订单数的30%。究其原因,就是新补贴政策导致比亚迪秦能够获得的地方补贴较去年骤减2万元。显然,对于突然增加的两万元购车款,尚未提车的用户中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才有了五天内30%的订单被退订。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身为竞品的上汽荣威e550由于补贴额明减实增,销量出现暴增。而江淮、北汽等纯电动车生产企业销量变化则稳中有升。在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车企“骗补”彻查风波余音未消之时,带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各地新能源补贴政策依然存在。
两起自杀暗示新能源车骗补可能比预想的严重
中国政府目前仍然在调查电动车制造商骗取巨额补贴的情况,最近的两起自杀事件暗示,其中内幕可能比政府预计的更丑恶。
这两起自杀事件的主角分别是:比亚迪电动客车的经销商刘鹏和厦门金龙汽车集团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
3月9日,南京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刘鹏在自己的4S店内上吊自杀。他母亲告诉当地媒体,刘鹏向调查人员承认他和比亚迪联手做了电动车销售的假文件,这些假文件可用于骗取大额电动车销售补贴。
刘鹏自杀后不久,3月29日又发生了第二宗自杀事件,厦门金龙位于苏州的子公司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跳楼自杀。
这些丑闻对政府来说真是坏消息,政府的本意是鼓励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成为电动车行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是据媒体报道,大额的财政补贴其中超过10%流向了不合格的申请人。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的骗补真相会暴露出来。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