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格力电器发布《关于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珠海银隆”)的公告》,让人们再次感受到“空调女王”董明珠不按常理出牌、每每有惊人之举的行事作风。
对于这场赚足市场目光的收购,董明珠的回应却相当淡然。她公开表示,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是为了进一步把环保能源的一些技术融入到新的领域里面去,以后可能不仅是造一辆环保能源的汽车,而是把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落实得更好。
为了解收购情况,记者分别联系了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不过,鉴于此前奥克斯、新飞、美的、波导、春兰等跨界者也曾试水造车但都铩羽而归,多位专家认为格力电器如果造车的话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春风下,格力电器选择了一个不错的切入时机。
■ 当格力电器遇上银隆
自2月22日开市起即停牌的格力电器, 在停牌之前,事实上,格力电器和银隆已经有了接触。根据珠海银隆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在今年1月珠海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分组会议上,格力电器与银隆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即分别表示,已开展产业技术方面的合作与攻关。
珠海银隆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让董明珠如此看重呢?据了解,珠海银隆自2009 年开始产业化投资,2011年战略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权,掌握锂电池材料钛酸锂的核心技术。2012 ~2013年,其又先后收购广通汽车、中博汽车、星凯龙客车等拥有各种客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商,并收购蓝海科技,掌握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备的闭合性循环产业链。
不仅如此,珠海银隆还建有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三大生产基地,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兆瓦时的生产能力。2015年,银隆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近7000辆,其中纯电动客车销量全国排行第7,市场份额3.6%。据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说,未来五年银隆的目标是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超百万辆,实现储能1520兆瓦时,动力电池总产量达到42.3亿安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珠海银隆具备电机、电控、电池、锂电池材料乃至整车的研发生产能力,并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搭建的新能源汽车链条较为完善;同时,拥有客车的生产资质并具备钛酸锂电池材料的知识产权,“这些都是银隆的优势,或许是格力电器看重银隆的原因。”
■ 董“掌门”的野心
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董“掌门”一以贯之的是特立独行。
有评论认为,空调业临近天花板以及新能源汽车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格力电器筹划这一交易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汽车还是手机,其实都是格力电器寻找空调之外新的增长极的尝试。
与空调业的黯淡下滑状况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据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曹洋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5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到57%~58%的份额,增速在300%以上。从政策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国家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省市的补贴政策也在陆续出台。“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车企都试图进入这一高速增长的行业,追逐下一波的发展红利。格力电器作为汽车圈外的企业也希望通过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曹洋说。
事实上,格力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早有布局。2011年,格力集团就斥资1.5亿元在珠海建立专业化锂离子电池企业珠海格力电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格力电器组建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并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珠海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此次收购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布局,也将为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格力电器公布的战略目标,其要在2018年实现2000亿元营业收入。有人算了一笔账,珠海银隆的目标产能为3.3万辆,如果顺利达标,仅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就能拿到上百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格力电器能顺利收购珠海银隆,或能轻松实现这一营收目标。
据了解,本轮融资中珠海银隆股值50亿元,有业内人士估计,格力电器此次拿下珠海银隆可能要花百亿元。但对于现金流800亿元的格力电器来说,钱似乎不是问题。
■ 格力电器造车能成功吗?
事实上,格力电器并不是第一家跨界进入汽车圈的公司。此前,波导、奥克斯等公司也试图通过收购汽车制造企业的方式进入汽车领域,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在艾瑞汽车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周鑫看来,格力电器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以往的企业有很大不同。格力电器虽然属于跨界,但其从事智能制造,从家用电器向出行领域转移,相对而言会更容易些。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布局的时机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时间点上,资本、政策都在向新能源领域倾斜,此时进入无疑比先前的进入者占据了更好的时机。
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新建车企,如前途汽车、蔚来汽车等。周鑫认为,这些企业与格力电器的路径并不相同,它们属于互联网融合的案例,而非生产企业转型的案例。“互联网公司比生产企业的转型更难。”周鑫说。
一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对格力电器做新能源汽车能否成功表示疑虑。他认为,从家电行业进入汽车领域,跨度太大。空调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其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有很大的不同。此外,银隆主要生产新能源客车,客车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并不高,而且市场情况特别复杂,不是能造车就一定能拥有市场。“格力电器花百亿元收购银隆,是否物超所值以及未来能否成功目前很难判定。”该人士说。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李建宇则表达了另一种独特的声音。他认为,格力电器收购银隆,造车可能更多的是噱头,其主要意图应该是布局电动车制造中的核心部件锂电池材料。对于格力电器而言,与其在已经白热化到不可开交的整车制造(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杀入,不如走差异化路线,为新兴的造车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或者作为供应商。“从投融资的角度而言,则是格力由白色家电向汽车用电的布局,对其自身的股价预期也大有裨益。”李建宇说。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