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补贴迟迟不定 沪上新能源车销售遇速冻状态

2016-02-16 15:59:10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新能源汽车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了,但市场跟着政策走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去年12月由于“末班车效应”,上海一个月就卖出了1万4千多辆新能源汽车,比前年一年还多。然而到了今年,由于本市新的补贴政策迟迟没有出...

新能源汽车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了,但市场跟着政策走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去年12月由于“末班车效应”,上海一个月就卖出了1万4千多辆新能源汽车,比前年一年还多。然而到了今年,由于本市新的补贴政策迟迟没有出台,整个市场遭遇速冻。除了上汽承诺由企业来补差价之外,其他品牌的销售基本至今仍处于停滞状态。

【2016新能源1】

【送牌照嘛,我觉得这个还是蛮实惠的。需求量大了的话,他补贴少了,所以抓紧来看一下。】

赵女士本想在春节之后,能开着新车上班。没想到一圈转下来,比亚迪、腾势、江淮等品牌的4S店都人气空空,明明停车场里就停着现车,可偏偏只订不卖。一家比亚迪4S的销售顾问小艾告诉记者:

【地方政策没有出来,不知道价格,待定。国家补贴去年31500,今年30000,下调了1500,地方补贴去年三万,今年有可能下调两千,有可能下调五千,(那我大概要等多久?)这个东西我没办法去跟你说,只能说等政策,如果超出你的范围,你可以选择退订的呀。】

以往几年在年初,也曾出现过补贴政策的空窗期,但当时大部分企业都自己先把这部分钱垫出来,以求让销售不断档,等到政策落地了才回笼资金。而今年补贴退坡已成定局,究竟退多少,传言又满天飞,有夸张的说法是地方补贴从三万减到一万,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充电桩建设。这让很多厂商心里没底。目前只有上汽乘用车一家,明确表示垫付补贴,由企业承担政策风险,一家荣威4S店的销售经理李福祥说:

【相比15年的话,退坡的话,肯定有那个差价,上汽还是愿意根据去年的补贴的一个做法,就是假如他退坡了,把这个风险施加在我们身上,企业承担。】

【B】有报道说,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时间是“一季度”,这说明空窗期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火爆的市场又遭遇速冻,这样的大起大落,无论对于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是好消息。继续来听孟诚洁的报道:

【2016新能源2】

记者从去年底开始,就向本市相关部门询问新一年度补贴政策的进展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与此相关的有经信委、交通委、发改委、财政局等多个部门,政策协商、会签,正在走流程。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教授认为,从政府决策程序来看,政策空窗期在所难免,但如果能短一点,就更好了:

【政府做事应该更细致一些,把事情想得更长远,但是呢,严格遵守流程也有好处,经过人大、财务、审计方方面面这些东西,进行一个彻底评估,然后好和坏,再进行调整。】

其实,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这段空窗期究竟会有多长,而是汽车厂商和消费者都对补贴额度太多敏感。殷承良说,只有厂商拿出足够优秀的产品,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动,再由补贴政策助推一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而不是像现在,消费者更多的是因为免费牌照、价格补贴才来买车:

【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六个五年计划都相应的有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如果说我们30年还要躺在国家的支持上头,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这个退坡必须,而且一定要这么做,否则的话,这个行业自己是没有办法健康发展的,不能老躺在政府的这个怀抱里头。】

【A】今年1月开始,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这四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对过去三年间新能源汽车骗补情况展开调查。据报道,在个别省市个别地区,骗补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比如厂商把新能源汽车卖给自己下面的一个租赁公司,从每辆车身上就可以拿到好几万的补贴。这个车从来不上路开,放在仓库里把电池拆了,运回厂里装到新的车架上,继续骗补。宝贵的财政资金就这么落入黑心厂商的口袋。因此,在严查骗补的同时,国家已明确补贴退坡的路线图。不过东广记者孟诚洁了解到,就上海地方政策而言,补贴的总体力度应该不会有明显减小:

【2016新能源3】

市经信委最近部署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当中,就把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放在重要位置上。这说明今年销售规模一定还要保持稳步增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大家最关心的免费牌照政策想必还会延续,这个消息各个方面基本都予以了证实,当然,前提是你能证明有地方能够充电。这方面把关严一些,很有必要的。目前看来变数比较大的,就是地方财政补贴这一块。有一种声音认为,目前的这种补贴方面有些发力过猛了。像一些插电车型,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就有5、6万,如果考虑到沪牌的拍卖价格,买新能源车的成本已经基本和买同等级燃油车型持平。这就使得一些屡次拍牌不中的消费者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条捷径,先开上再说,在哪儿充电,怎么样节能,可能在心里没怎么多考虑。政府的财政资金来自纳税人,是宝贵的公共资源。补贴保护的是环境,扶持的是产业,而不是个人。所以业界有人就提出,把资源往产业链上的短板——充电设施上倾斜。其实补给企业和补给充电桩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确实需要仔细评估、斟酌。另一方面眼下的空窗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未免不是对市场的一种压力测试,厂商的担当,消费者的心态由此能看得更清楚,这样的话后续发力,也更有针对性。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东广新闻网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