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李敏)我国现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针对终端电动汽车用户进行的补贴。原本的意义上是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提高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力,扩大电动汽车的推广范围。大家可能有一种疑问,这样的政策当然是好的,肯定是有利于电动汽车推广的,还需要讨论么?仔细思考,其实是需要的。
电动汽车是新生力量,现阶段没有必要也无法与传统内燃机车竞争。通过补贴来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无法起到其“美好”初衷,反而制约了推广应用。
一、补贴诱发“地方保护”
在政策实际执行中,地方补贴由新能源汽车厂商或经销商4S店先行垫付,然后向地方财政申请。中央补贴实行年初预拨和年度清算的制度,也需要由生产企业垫付后通过企业注册所在地财政、科技、工信、发改部门等四部门审核后逐级申报四部委。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补贴都要由地方审核并最终拨付,这就容易使地方政府产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诱发了“地方保护”,千方百计阻碍外地电动汽车进入本地销售。虽然有外地电动汽车品牌必须高于30%的下限,但实际上也只是杯水车薪。
有些企业为了破除“地方保护”打开市场,甚至不惜四处投资建厂以换取进“入场资格”,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这样的补贴到底值不值?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只局限在一省一市,应该开放全国的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这样才有可能培育出、选择出走向世界的自主品牌。
二、生产企业过度追求补贴,忽略用户体验
生产企业应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重视购买者的用户体验,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但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却以最大程度获取补贴为目标,不重视用户,不尊重市场。“什么补贴高,我就生产什么”,更有甚者以各种手段改装车辆、虚报销售数量,骗取补贴。长此以往,生产企业过度依赖补贴,在2020年取消补贴的时候,有几家厂商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补贴本是一针“强心剂”,却演变了“续命膏”,这样的补贴到底值不值?
能由市场调节的就不该过度干预。生产企业以赚取补贴为目的不遗余力的刷新销售数据,面对这样催生的“繁荣”,我们不禁会发出疑问:“我们是不是走的太快了?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么快?”
三、补贴应该倾斜产业发展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在走路的时候两条腿要协调,同样,推广电动汽车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更加不能偏废。在现有针对推广应用补贴退坡的同时,应将退坡的资金向上下游产业倾斜,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减免优秀生产企业税收,补贴充电设施及充电网络建设,鼓励创新及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等等。
四、完善体系确保补贴公平公正
只有公平公正的补贴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一旦失去公平,补贴反而起到反作用,成为阻碍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拦路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诱发“地方保护”,各种手段骗取补助等等。所以四部委的“大清查”可谓是及时雨,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清查只是找出问题,暴露问题,只有完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了这么多,现实却面临很多困难,“补贴”这块看似“美味”的蛋糕,牵扯着多方利益。四部委的清查,构建更加完善的补贴体系,补贴退坡等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但无论如何,电动汽车发展的大潮已汹涌而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张开帆,乘势而为。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
新能源车大跃进一定程度上是政策补贴催生而来,政策漏洞能否设法弥补?是否应加强司法监管和舆论监督?第一电动悬赏征文第一期最高奖金5000元! 投稿邮箱:content@d1ev.com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