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爆发性增长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在笔者看来,在爆发性增长的背后,多数企业、行业人,关注利润太多,关注业绩太多;而真正关注产业的发展,企业的成长,甚至技术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放开,不少企业打起了“造车”的主意,除了“蓄谋”已久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外,不少行业外的上市公司,都启动了针对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并购与布局。而当初工信部放开新能源车生产准入机制,是为了激活电动汽车市场,但绝不是敞开口子,随随便便都能造电动汽车。
伴随着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近日在“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上“2020年取消补贴”的预言,类似“‘砖家’释意电动汽车未来的”的文章层出不穷。而欧阳明高也指出,“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十三五’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目前已经通过国家科技专家组的总体战略规划布局。”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对于纯电动车的补贴极有可能在2020年被取消,届时纯电动车将以完全市场化的身份加入到与传统车辆的竞争当中。
有相关文章提出,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目标是:如果到2020年取消补贴,纯电动车可与燃油车竞争。于是乎,笔者深吸一口气吐槽:“除了近年来商用车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推广成绩外,面对内忧外患,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拿什么竞争呢?
电池企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电池、电机、电控——俗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相关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不过,目前,除了电机及电控技术,国内还有一些企业可以与国外同场竞技外,过剩产能依旧不少;如此推理,更不用提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因6-8米纯电动中巴泛滥的动力电池企业了。
在笔者看来,多数国内“三电”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其中,在电池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试验室主任王子冬对媒体指出,动力电池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技术。目前,中国电池研究和生产企业众多,但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规模效益。全球锂离子电池企业前4强分别是三星SDI、松下、LG化学和索尼。三星SDI一家企业的产销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前10强的总和。
而就在近日,有关LG,三星等韩国企业接连进入大众、长安等采购系统的消息也层出不穷,伴随着LG化学动力电池工厂在南京的投产,2016年,成组价格1元/WH的LG三元电池登陆国内市场,想必国内锂电池企业要哭了吧!
一位来自深圳某动力电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多半电池企业都在做最后的冲刺,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补贴退坡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讲到这里,笔者不禁发问:“2015年补贴退坡后,你们肿么生存呢?”
截至目前,除比亚迪之外,国内唯一通过并购,获得电池技术提升的企业,只有浙江万向一家公司。而当磷酸铁锂电池,无法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中提出的:“至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时,循环寿命稳定达到2000次或10年以上”的目标时,盲目发展三元材料电池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也许是数以万计的产能淘汰,也许更大程度的产能浪费,也许是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
补贴没了,拿什么竞争?
前些年,国家鼓励发展电动汽车,结果各种大中小企业“一哄而上”,都去造电动汽车,造成核心竞争力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
笔者认为,国家提供高补贴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但目前来看,效果很不理想,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资金上。“之前新能源补贴过高,让很多企业丧失了踏实钻研之心。政府应该更多地去鼓励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淘汰浑水摸鱼的企业。”有行业人士直言。
不过,尽管问题重重,但业内人士依旧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5530辆,销售89549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更是取得了同比增长3.3倍的佳绩。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示范阶段向增长阶段发展,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近日指出。而欧阳明高也预测,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产业规模上达到世界第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从我国新能源车销售区域来看,核心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限购的一二线城市,乘联会方面统计,这个占比达到了67%。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