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狂飙猛进的发展阶段。根据工信部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5.62万辆,同比增长300%。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则出现严重产能不足,众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也一哄而上,抓紧时间扩产扩能。编者以为,“饥渴难耐”时的一哄而上的现象应值得业界和警惕,谨防动力电池产业量多质差的风险。
供不应求,动力电池生产坐上风口
正如不少业内专家所指出的,如果不是动力电池的供应短缺,201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上一个新的台阶。产能受制于动力电池供应,并没有全面释放。据预测,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22万台,同比增长162%,动力锂电池需求约达12.5GWh,产值约合250亿,而目前动力锂电池实际产能或只有5GWh。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暴发打了众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一个措手不及。究其原因,根本上是源于动力电池的生产线设计往往与整车企业需求脱钩,各个上游材料供应不足。有专家测算,国内主要磷酸铁供应商有厂家产能累计不过2万吨/年,与预计的需求量竟然差距近3倍。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刺激之下,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建设一直高涨。包括比亚迪、合肥国轩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都投入巨资建设生产线,扩大动力电池产能。动力电池产业大有坐上风口,一飞冲天之势。
求量更求质,客观审视动力电池背后的稀缺
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地位相似,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关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汽车安全性等核心性能。中国动力电池在数量供不应求的同时,整车企业对于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更为看重。正如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坦言,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拿单体电池来做检测,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质量还更好。但是,“我们整车企业要用的话,国外的好。为什么?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这是关键”。虽然与我国传统能源车的核心技术较国际水平相差较远不同,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我国并不落后。但是在制造工程化环节的差距,使得整车厂商对中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更为看重。
警惕产能过剩,动力电池生产应重在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动力电池产能不足不会常态化,按照目前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扩张速度,到明年三、四季度,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料将缓解。一方面是产能的释放,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也会因为要经历市场化的检验而短暂趋缓。在产能缓解的情况之下,对质量的要求将更为重要。如果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不能借此机会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提高电池质量,那么动力电池行业的优胜劣汰就不可避免。而从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的各项举措来看,也是希望企业层面不要一哄而上,要实实在在的提升竞争力。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公告,公示首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及产品目录,这一举措就反映出强烈的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导向。
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疯,韩国抢,日本稳,这句业内人士戏言正生动反映出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理性规划,求真务实的提升竞争力,才是真正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的题中要义。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