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借壳造车”了。
2015年9月23日,江特电机股份处于停牌状态。这家公司在此之前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9.5亿元的价格收购俞洪泉所持有的九龙汽车32.62%股权。记者致电江特电机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尚在洽谈中。江特电机董秘王乐告诉记者:“江特电机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预计将在2016年上市。”
不止江特电机,万向、隆鑫、多氟多……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透露其欲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家政策允许投资主体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不像传统汽车那样一资难求,符合一定条件投资主体都可以进入。”政策东风吹起,是否意味着会在零部件企业中掀起进军整车制造领域的大潮?
新能源造车资质放开
相较以前传统汽车造车资质“一票难求”,新能源造车政策的改变,为很多零部件企业进入整车领域提供了难得契机。6月4日,国家工信部官方网站上赫然出现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宣布,自2015年7月10日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可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新政策显然希望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竞争,盘活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之后,腾讯、百度等一批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消息频出报端。与此同时,江特电机、多氟多、隆鑫等有实力的零部件上市公司陆续在公告中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由于受思维惯性、技术路径依赖和现有资产拖累,很难有积极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曾表示,生产条件适当放开,能够吸引互联网企业以及一些零部件生产商进入电动车生产领域,将为这一领域带来“新鲜血液”,并形成“鲶鱼效应”,推动我国电动车产业加速发展。
借壳造车或是捷径
不过,新能源汽车造车资质放开,真的意味着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从《规定》的内容看似乎未必。《规定》提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先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在技术上具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同时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其次,新建企业还应具备完整的样车试制条件。自行试制的同型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得少于15辆,并需满足一次充电续航里程不得低于100公里,0~50公里/小时加速小于5秒及最高时速大于100公里等技术指标。此外,这些企业还需拥有完善的销售及售后体系。
记者百度查了一下发现,欲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零部件上市公司,多数还是通过收购、控股、参股整车企业,而达到以上的规定。比如,今年7月,万向集团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其中万向集团占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上汽集团占49%,规划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辆。
7月21日,多氟多发布公告称,其出资5000万元受让龙冈投资持有的红星汽车62.09%的股权出资,同时,多氟多以货币出资11000万元,龙冈投资以债权出资4064万元对红星汽车增资。增资后多氟多持有红星汽车约69%股东权益。隆鑫通用8月26日公告称,目前公司共持有山东丽驰51%的股权。
这几家进入整车领域的零部件企业有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江特电机股份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特种电机和锂电新能源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氟多是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锂离子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及光伏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化工企业;隆鑫是一家集发电机组业务、农业机械装备业务、轻型动力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大型综合制造型企业。他们借的都是哪些“壳”呢?多氟多控股的红星汽车,具有卡车、改装车、SUV、MPV、面包车、微型面包车等类型汽车制造资质。江特电机参股的九龙汽车主要从事豪华商务车及大中型客车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等业务。隆鑫控股的丽驰在微型电动车领域市场占有率很高。多氟多证券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整合红星汽车,我们的目标是新能源电动车。红星汽车之前处于停产状态,我们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要生产1000辆新能源汽车。”像多氟多这样“借壳造车”现象很多。但重庆隆鑫动力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云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一直以来,“壳”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就算某些汽车企业销量不行,地方政府也会出面干涉,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入驻。
打通产业链不“受制于人”
也有很多零部件企业是为了打通产业链而进入整车行业。早在2002年,万向集团就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按照“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一步步推进。目前,万向电动汽车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双能源电车、电动电力服务车、电动电力工程车等车型。今年国家放开了新能源造车资质,万向在美国和中国新能源客车项目也一步步落地。
万向在零部件领域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什么非要去造车呢?江特电机、多氟多、隆鑫等这些零部件企业为什么也要伸手“下游”呢?
市场可能是先决条件。新能源客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50家客车企业新能源客车共销售1.7万辆,同比增长50.3%。同样,低速电动车在山东等地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国家认可低速电动车的风声放出,部分企业也看到其中的商机。田云伟告诉记者:“隆鑫控股丽驰,主要是看中低速电动车的市场。”
据记者调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受制于整车”的现象。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用车数量相对较少,售后配件市场不大。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企业供应情况,受整车的影响非常大。王乐告诉记者:“汽车制造是江特电机发展的一块业务,我们收购九龙汽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因此,打通产业链,布局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产品,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很多受访零部件企业造车的主要意图。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