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的纯电动乘用车准入管理办法,是编外造车者们的“通关宝典”,微型电动车、零部件乃至互联网等领域的上百家企业都渴望抢先获得资质准入。然而,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近日却透露,截至目前还没有企业正式提出申请。
采访多方后了解到,企业向发改委提出申报之前,还有两道大的门槛必须通过,分别是样车检测和工厂认证。要完成这两项审核的正常流程就要花费大约五个月的时间。准入办法执行了两个多月,企业最快也就进展到样车检测这一步,离达到提出申请的资格都还有不小的距离。
根据准入办法,企业必须生产15辆样车,满足相关技术条件。车辆的检测由中汽中心负责,要通过一系列强制性标准检验以及专项试验,包括3万公里可靠性,正/侧碰撞,涉水等方面。唐骏电动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国增介绍,一系列检测做下来,最快也要三个月时间才能通过。从轻型卡车起家的唐骏,近年来投入电动汽车领域,也是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积极争取者之一。据刘国增介绍,目前唐骏已经生产出了15辆样车,正在检测过程中。
同样被视为转正热门候选企业的御捷,曾计划在2016年上半年争取让资质落地,然而实际操作过程却比想象中要艰难复杂。“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流程和要求,我们也在一步步探索”,御捷集团战略营销副总裁赵虎斌表示,“很快御捷的样车也要送检。”
要通过产品检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准入办法规定样车的最高时速和续航里程均要达到“双100”以上,另外还新增了对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要求,包括制定能量消耗率及制动能量回收能力标准。即使是有资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达到“城市工况下制动能量回收对续驶里程的贡献率不低于15%”也仅有少数。
“把产品检测做完算是及格了,拿着这个‘及格证书’上国家报名。发改委、工信部的相关负责领导就会来考察企业,对生产工厂做认证工作,主要看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力。”刘国增介绍,“这项审核规定是在50个工作日内给回复,正常就是两个月时间。”
有部分资质的车企、微型电动车企业尚具有厂房、设备、技术人员等一定基础,而零部件、互联网等零基础的企业,工厂认证显然是个棘手的问题。汽车设计公司出身的长城华冠就做了准备,已经选好厂址准备投建电动车生产基地。据悉,工厂建设与审批可同步进行,在规定时限内达到标准要求,也能获得认证。
刘国增表示,工厂认证的过程很复杂,“之前我们争取电动物流车资质时,就准备了一米多高的材料。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认证,很多材料要重新筹备。”
样车检测加上工厂认证最快也要花半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目前没有企业能正式申报资质的原因。另外资质申请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生产样车、产品检测、工厂认证等每个环节都是不菲的费用。“没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根本申报不来。”刘国增评述道。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重资产行业,编外队伍想转正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按照以上流程推算,样车检测3个月+工厂认证2个月+资质审批1个月=6个月,资质最快落地也在明年1月以后,而实际上这个过程会更长,并且面临诸多的风险。尽管如此,候选企业们仍然充满期待。“今年虽然无法公布准入名单,但是到年底也能大体知道眉目了。唐骏有卡车、货车等多种车型,一直想圆轿车梦,这次我们绝对会坚持到底。”刘国增坚定的表示。
御捷方面也抱着必争资质的决心,赵虎斌表示,“御捷电动车在市场上已经有16万辆保有量,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得到保障,相信我们应该能进入资质放开的第一梯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