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可能举措
根据我们的分析,中国政府可以考虑一系列举措来促进电动车的发展。以下的建议可作为近期选项加以考虑,另外一些选项不确定性更高,需要与业内利益相关方做进一步调研和讨论。
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替代内燃机车型
近期的可能选项:
中国可以考虑将进口电动车纳入补贴,刺激市场创新和需求。电动车销量尚低的初期阶段,提高消费者普及和鼓励创新比关注产地更为重要。为了降低国内车企的风险,可以考虑分阶段向进口电动车实施,在开始阶段提供较低的补贴,以给国内企业留出缓冲时间。
应统一国家和地方补贴目录,进一步避免利好政策向某些国产车型倾斜。同时,BEV和PHEV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具有竞争力,因此统一的目录应当继续同时支持这两种技术。
还可以考虑在性能、安全性、规模及其他方面不断提升标准,逐渐压缩国家补贴目录。同最新的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所建议的方向类似,此举将使政府把补贴集中发放给新兴的优胜企业,自然淘汰落后企业,同时激励边缘企业提升其竞争力。一个潜在风险在于,这可能减少市场上不具竞争力的从业者,导致失业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竞争力较弱的国内车企不满和抗议,因为它们也曾在改良内燃机车型以获得电动车补贴资格上做了一些努力。
其他选项:
中国可以考虑对电动车免征进口关税,以促进竞争,推动产业发展。与向进口车开放补贴资格的逻辑类似,这一举措将有利于中国消费者有机会购买全球最好的电动车,促进电动车的普及。这一措施的一大潜在问题是,外资电动车企可能因此不愿意在中国建厂制造,意味着可能失去就业和投资。这项措施还可能导致进口内燃机汽车品牌出于降低关税的动机,而对其产品进行小幅改动,以期取得补贴资格。
中国可以将电动车作为试点项目,取消对车企中外合资的要求,向外商独资开放。但是,这可能会弱化政府对外资电动车企业施加直接影响的能力,并且可能引发现有合资车企的反对。
考虑允许非传统竞争者加入,以促进现有从业者加快步伐
近期的可能选项:
中国可以考虑向符合要求的投资方发放仅限电动车的生产牌照,使非传统车企和供应商有机会与传统车企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科技企业在电动车领域的参与目前仅限于与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没有机会通过批量生产创新车型搅动整个汽车产业。
通过经常性福利激发需求
考虑推出更多经常性的货币和非货币福利,鼓励消费者选择电动车
近期的可能选项:
中国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经常性的货币和非货币激励来进一步补充极具吸引力的一次性财政补贴。经常性货币激励可以包括减免停车费和高速收费、电费返还、部分地点免费充电。非财政激励措施可以包括在特定时段使用专用车道和收费站、允许进入低排放区、公共和半公共停车场的专用停车位、以及免于停车许可等候。
所访谈的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激励措施可以作为财政激励的有效补充,刺激消费者需求。他们认为,继经常性财政激励之后,针对拥堵的非货币激励,如优先道路通行和市中心专用停车位,最有可能刺激需求。虽然国内部分城市仅在小规模试行非财政激励措施,但是中国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向其他城市推广。
统一充电标准,保障配套设施
与电动车生态圈的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制定并快速推进统一的电动车充电国家标准。
近期的可能选项:
修订电动车充电国标的内容应包括最经常提及的接口类型和通讯协议,以及标准化支付和会员体系以及电池模式。
其他选项:
可以考虑效仿德国,在完全过渡至统一充电标准前,要求充电站支持所有标准。这种临时方案可发挥作用,但由于需重复配备充电器以确保相互兼容,因此可能会造成浪费。同时,采用此种临时方案还可能延长向统一标准过渡的时间。
此外,为了支持家用充电设施的安装,中国还可以考虑规定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停车场内预先铺设充电电线,以便简化车主的审批和安装流程。还可以考虑通过电费返还的方式,向车主提供家用充电桩安装使用补贴,同时规定现有小区在电力部门认为安全的情况下,批准充电站的电缆铺设。
最后,中国还可以考虑强制或者协助在车企和电动车协会之间收集并共享充电站站点信息。此举辅以标注充电站规划路线的软件,可以减少对充电站的需求,同时提升充电站的使用率,打消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此项举措的主要风险是日后可能出现利益相关方间的协调和问责挑战。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