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燃料电池车领域的内忧外患
被众人瞩目的燃料电池车,被认为是代表着未来环保发展趋势的新型车辆。
可是,在日本国内负面的评价也不少。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质疑燃料电池车是否真的“环保”。
丰田2014年推出的燃料电池车MIRAI,是其第三代燃料电池车。
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实用型燃料电池车已经登场;2002年,丰田和本田已经向日本政府提供了已取得在道路上行驶资格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车。
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问其好友丰田总裁奥田硕:“在汽车业界有什么象征着日本成长战略的新发明?” 奥田马上回答说:“燃料电池车马上就可以搞起来!”
于是,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决定了一切。接到政府指示的各汽车厂家尽可能地改良当时半生不熟的燃料电池技术,最后总算达到了能在道路上行驶的程度。与此同时,产业、政府和大学对氢能源利用进行了各种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成本非常高,根本不适合用来驱动车辆行驶!
从常识的角度看,人们可以从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源、电解、钢厂和炼油厂取得大量的作为副产物的氢气。而收集并提纯这些以前未加利用的氢气,其成本是很低的。因此日本当时用两种方式进行了验证:一种是在加氢站裂解天然气或石油而取得氢气,这种方式被称为“On site方式”;另一种是在别处生产氢气,然后用油槽车运到加氢站,这种方式被称为“Out site方式”。验证结果令人非常失望:即使成本最低的“Out site方式”,其氢气的最终成本也远远高于同等热值的汽油!
产生高成本的原因,在于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量储存和运输氢气,只能走液化的道路。而作为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位的氢,其液氢的沸点是-253度,仅仅比绝对零度高20度!我们可对这个温度做个形象的比喻:目前已知太阳系中确认拥有大气层的最远的行星(矮行星)是冥王星,而冥王星的表面温度是-220度。也就是说,即使远到冥王星表面,氢气也无法液化!所以,液氢必须使用超低温容器来储存(MIRAI氢气罐为700大气压但其中充填的仍然是压缩氢气)。
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2014年6月25日,丰田副总裁加藤光久才会这样说:“我们漫长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日本的几大汽车厂商中,本田预定于2016年3月、日产预定于2017年、三菱汽车公司预定于2025年开始出售燃料电池车。马自达目前虽然没有研发燃料电池车的消息,但该公司曾在2008年以世界上唯一的转子引擎车为基础,推出了以氢气为燃料的氢气转子引擎汽车。而放眼海外,中国上汽集团的荣威燃料电池轿车、韩国的现代汽车,欧洲的大众都正在进行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也许用不了多久,燃料电池车的销售竞争就会达到激烈的程度。
当人们攀登富士山后下山的路上有一个三岔路口,向左跨一步就会来到前往山梨县的下山道,向右跨一步则会来到前往静冈县的下山道。如果走错了下山道,将会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山梨县侧下山道终点,与静冈县侧下山道终点之间路途近40公里)。日本社会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开始仅仅差了一小步,但结果却完全不同。
2014年6月,特斯拉开放了其电动车专利。与此同步的是,电动车的市场越来越大,汽车业界有了向电动汽车方向倾斜的趋势。如果电动汽车发展起来,在社会投入巨大资本建设了充电站网点之后,就很难再建设一套适用于燃料电池车的加氢站。即使燃料电池车也以环保为卖点,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对燃料电池车不利的社会环境。
所以,现在燃料电池车的生存面临着业内竞争和其他车种挤压的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丰田也需要力挽狂澜,紧紧把握住市场的方向,一不留神就会引起燃料电池车行业的萎缩。
四、丰田公开后业界的反响
在1月6日以后,世界各大媒体广泛地报道了丰田无偿开放燃料电池车专利这一消息。
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池史彦说“从长远看,燃料电池车具有很大的潜力。丰田无偿开放燃料电池车专利,将会在燃料电池车领域促进日本厂家的国际标准化进程。是令人欢迎的动向”。日产副董事长志贺俊之也表示,开放专利可以加快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并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是非常聪明的举动”。
但汽车业界整体的反应却是比较冷淡的。
据日本媒体报道,丰田发表后一个月的时间内,相关咨询数量只有“十几件”。
当被问到是否使用丰田的专利时,各公司的主管们却噤口不言。日产的志贺副董事长也仅仅止于“如果需要的话”。他认为,最有可能使用丰田专利的应该是海外厂家和车用零部件制造商。日产虽然预定在2017年推出该公司的燃料电池车,但其主打方向是电动车,所以对丰田的举动并不感兴趣。
本田的专务执行董事山本芳春说:“很难想象我公司使用丰田的专利”。本田预定于2016年3月推出该公司独自的燃料电池车,“现在已经到了研发的最终环节,已经不是专利如何如何的阶段了”,“我们也准备开放燃料电池车的专利”。
本田已经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燃料电池车专利的相互利用协定。根据通用汽车的发表,2002~2012年间在美国取得燃料电池相关专利数量第一位为通用汽车,第二位是本田,第三位是丰田。所以,单纯计算的话,本田和通用两家共用的专利数应超过丰田的1倍以上。
从正在进行燃料电池车研发厂家的角度看,是继续自家的研发,还是利用丰田的专利,是一个根本性的“路线”问题。从常识的角度看,假如某个厂家在进行这种高度的经营判断时,一定会彻底调查丰田开放专利的内容,将其与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只有利用丰田的专利能够大大节约研发成本时,才会改变研发方针。
那么,丰田的专利包括哪些内容?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