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以“落实与引导”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学术沙龙第二季,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这场由和《汽车商业评论》联合举办的学术沙龙,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行业研究者、媒体代表参加。嘉宾主要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理事长陈全世、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孙立清、华泰证券研究所汽车及零部件资深研究员冯冲、闻度研究总经理王丰斌、汽车业资深评论家钟师、张超等等。来自学术界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媒体、经销商和电动车主,针对新能源汽车中央政策的落实与消费的引导问题展开探讨,寻找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的突破口。
在去年10月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学术沙龙第一季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学者们讨论的新能源汽车准入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京等问题,曾经引起社会广发关注。间接加速了发改委新增纯电动乘用车准入资质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以及各推广城市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政策的重视与调整。
此次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学术沙龙第二季,围绕“中央产业政策如何能够准确落地”和“如何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等都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非常好,但是在88个推广城市地区的落实状况却很难令人满意,这样中央热、地方冷的现象如果不能尽快找出症结所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可能难以突破瓶颈。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理事长陈全世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执行不给力。这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一般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一般中国一直是这样:政府的出发点非常好,政策制定的也不错,但最后就没有下文了。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都到了要总结、要结算、要反思的时候了。新能源汽车42个亿的创新工程到5月份就要验收了,这些项目申请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现在究竟完成的怎么样?验收不能像过去的项目一样,写一个报告草草了事,25个单位有没有认真去做?希望在验收的时候能够真正地组织专家,把当时签项目时候那一个合同亮出来,中间完成什么程度了?谁是负责人,谁定这个项目的,而不是就一个小圈圈,你来审我,我来审你,最后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这种情况下就一定就要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也防止科技腐败。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理事长陈全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效果不理想,一来是各地方动力不足、不努力,二来也是管理的手段、方式、方法的不足。因为中国从1990,特别是2000年以来,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在追赶发达国家的阶段,我们的技术路线基本是固定的,是可以预测的,甚至是已经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管理方法,对于现在搞创新或者是发展新能源市场等就感觉不适用了。所以现在需要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在监管体制承前启后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服务生产向服务市场去改,要从以前的事前监管、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在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其他尽量放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是多维的工程,但是地方政府经常以一维或二维的思路来推广。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仅有零部件,不仅有整车,不仅有充电设施,不仅有政策目标,还应该考虑多方的利益,以多维的思考来推广。比如,推广补贴政策,有的城市根本没有财力去补贴,那么在目前简单的补贴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就肯定不能落地,这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给出更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于不能完成任务的城市也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不能全国各地一刀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孙立清则建议,政府要研究一下自身出台的政策有没有矛盾的地方。比如说在公交领域,最近交通部也出台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文件,但另外又有跟燃油补贴相关的政策。燃油补贴相关的问题,现在一方面希望公交企业执行这些政策,但其实燃油补贴的政策极度影响了新能源公交车推进。公交有大量的燃油补贴,他们怎么会愿意用纯电动公交呢?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