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前,先来看看两张分别来自NASA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图。
两张图中,从PM2.5及PM10浓度来看,中国沿海及中部地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浓度值趋于爆表。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汽车尾气贡献率为60%,全球各国的研究数据显示也证明了该结论。
在如今巨大环保压力及能源危机的情况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大汽车制造强国均发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雾霾”中慢慢成长起来了。
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产业中,中国属于后来者,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均落后于美国、日本等汽车业强国。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较大的扶持力度,因此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为响应国家及地方政府号召,国内各大汽车主机厂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从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主机厂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倡导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并拥有核心技术的比亚迪汽车依旧是产业龙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41%。
在经历了第一代混动车型F3DM的失败后,比亚迪于去年推出了第二代混合动力车型“秦”,双模动力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时代,销量更是一路飘红,1月到10月累计销量11175辆,领先于其它新能源车型。(凯美瑞·尊瑞 5241辆,奇瑞QQ3EV 5852辆,荣威E50 42辆,北汽E150EV 1578辆,普锐斯 1165辆,启辰晨风 259辆)。
从“秦”的销量来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也间接的反应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反映了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秦”想一统天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其能独占鳌头,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深思的。下面从市场、政策及技术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找到了市场的契合点
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时间来磨合,让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不光需要国家政策的倡导和指引,更需要消费者从心里形成一种消费观。消费者是产品的终端接受者,如果不能掀起大众化的消费浪潮,任何产品终究只能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
比亚迪在2008年推出了双模混动车型F3DM,当时王传福预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然而6年过去了,未能如他所愿,之后5年的时间里F3DM只卖出了4000辆。
如今“秦”战江湖,开端不错。销量持续走高的背后,除了国家政策导向以外,消费者的购车心理也在悄然改变,油价高、上牌难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把消费者推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秦”的出现契合了市场,也契合了部分消费者的购车心理。
(2)紧随国家政策导向
比亚迪“秦”原计划在2013年11月份推出,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未最终落实,而将“秦”推迟了一个月上市。
目前实行的国家+地方双补政策,促进了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也是“秦”销量走高的一个原因。目前北京,广州、深圳及武汉等城市均出台了与国家补贴1:1的地方性财政补贴。
任何产品一旦纳入到国家层面推广,效果显而易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没有国家政策导向,可能不会有消费愿意支付高昂的价钱去买一部电动车。
(3)核心技术优势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而这也是比亚迪公司的擅长之技。“秦”搭载的一块容量为13Kwh铁电池,是比亚迪的专利技术产品,其纯电工况可行驶70km。
同时“秦”还搭载了比亚迪全新研发的永磁电机,最大功率110kw,最高转速12000转/分钟,与1.5T增压发动机并行动力输出,100公里加速仅需5.9s,动力凶猛。而在变速器领域,比亚迪也有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6速双离合变速器也为“秦”增添了动力感。技术突破与创新永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倘若没有核心技术,我想比亚迪也不会有勇气进行“秦”战六国的直线加速赛。
“秦”销量飘红的原因,也许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朝代不会亘古不变,产品也不会永远畅销。虽然目前“秦”的销量在同类车型中处于优势,但品质感还有待提升。在怠速工况发动机启动模式下,主观感觉车内噪声偏大,座椅及方向盘振动也偏高,在N挡和D挡时,前悬置隔振率偏低,这些NVH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车的品质感。“秦”想再一统天下,还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虽然动力系统的亮点为“秦”增色不少,但是如果还能在整车品质上做足功夫,那就完美了。(转载自汽车之家说客,作者车域无疆)
相关阅读:11月电动汽车销量排名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