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准入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规定对申请企业的硬件实力及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严格的规定,在多车企负责人及业内专家看来获得准入难度较大,有业内人士建议以产业联合的方式来获得资质。唐骏、御捷等企业对申报资质表示充满信心。
准入门槛高
上汽、北汽新能源等车企负责人均向表示,准入规定对产品技术性能要求较为严格。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陈平表示,难点主要在于百公里电耗以及制动能量回收两方面。根据准入规定中试制样车技术要求,城市工况下制动能量回收对续驶里程的贡献率不低于15%,另外4米4座以下车型,工况续航里程在100-150km之间,百公里电耗需达到8kWh以下。“这要求车身轻量化、整车控制等多方面都必须做得很好。”陈平如是说。
上汽新能源汽车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根据准入规定,能通过的产品基本都达到中高端水准,绝大多数低速电动车都没有机会。该负责人对未来获得准入的竞争者同样抱有开放的心态:“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很大,新企业的加入能共同把市场做大做活,我们整车企业也都会很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准入规定中还指出,新建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其他乘用车(包括增程式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有业内人士分析,此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也是为平衡考虑传统车企的利益。上述上汽负责人则认为,准入规定出台的原本目的就在于发展电动汽车,引入“鲶鱼”激活市场,如果允许发展传统车就会背离出台该规定的初衷。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曾参与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制定。在其总经理窦汝振看来,本次出台准入规定的严格程度设置相对合理,仅有投资能力或者车辆部分研发工作经验的企业难以达到标准,尤其产品技术指标比国标要求更加严格具体,一般的低速电动车、性能低的电动产品远远达不到标准,但是对于主流整车厂来说都能满足要求。“整车制造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关键零部件企业联合,虽然准入规定对进入门槛有要求,但对进入路径是没有限制的。”
南京嘉远电动车船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向记者分析指出,电动汽车是非常系统化的产品,政策上应该更多研究市场,让技术给市场去做配套。“电动汽车的部件太多,不是哪一家能全部搞定,这个行业更多应该强调跨学科、跨公司的全产业联合。如果政策过分看重某一个公司的实力,拒绝技术的融合与进步,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北京清佰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前程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电动汽车发展更应该注重产业合作。他认为准入政策过于强调单家企业的能力,但是目前电动汽车市场的量较小,所有产线投下去的成本非常大,如果政策能引导更多资源整合,有利于减轻成本和资源浪费。
在行业目光集中于可能首先进入的几家企业名单时,常州海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越峰指出,准入办法出台的意义更多在于未来要开放电动汽车市场。“现在放入几条‘鲶鱼’进来是做一次尝试,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入口一旦打开,往后进入的企业带来的影响就不可估量了。”同时,廖越峰也对准入配套的法规体系是否健全表示担忧,呼吁后续的审核及相关政策应该公开透明。
“候选”企业表信心
尽管准入做出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少意欲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仍为该政策的出台感到振奋,并表示有信心达到标准。关于哪家企业能够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坊间传说已有多个版本,包括万向、时风、新大洋(知豆)、陆地方舟、御捷、唐骏等多家车企被传将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轻型汽车的厂家之一,由于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企业于2009年开始从事相关研发生产。据唐骏电动车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刘国增介绍,唐骏电动物流车已进入工信部目录,而旗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由于没有不具备生产资质,归类于微型电动车来生产销售。此次准入政策出台在他看来实属重大利好。“唐骏拥有50年汽车生产制造经验,我们的电动车在设计之初就严格按汽车标准打造,发改委对企业实力及产品技术的要求我们都能达到。”
刘国增表示,唐骏一直在积极争取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并且已经作出规划:一旦获得资质,重点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乘用车以及电动商用车,微型电动车业务则根据市场动态、政策管理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定位以及用户群体都会发生变化,前期已经在逐步调整定位,技术也在不断向中高端升级。”
近期刚获得其他乘用车生产资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也被认为是首批获得准入的热门竞争者之一。御捷战略副总经理赵虎斌表示,已有资质不能涵盖御捷现有产品,因此御捷将积极申请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准入,获得该资质后更有利于车型推广。
赵虎斌介绍,御捷申请整车资质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时的审核标准要高于本次发布的准入办法,因此在企业实力以及材料准备方面,御捷都有信心通过审核。目前有实力竞争首批准入者不在少数,赵虎斌表示御捷相较其他企业更具有市场优势,目前在微型电动车市场销量份额最大,今年销量有望达到5万台,在成本控制上同样具有领先优势。
从2008年开始扎进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御捷目前拥有4个技术研究院,350多名技术人员,其发展目标定位更为长远,赵虎斌表示:“我们瞄准的对象不是竞争资质的企业,而是国内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并且继续坚持小型化、差异化的电动汽车发展路线。”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