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道集团出售浙江佳贝思及仰融造车计划前景未明的报道披露之后,正道集团CEO王川涛给媒体以书面回应。
王川涛在回应中向记者阐述了正道汽车的造车现状,解释了正道集团出售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佳贝思”)的真实原因,还对正道集团未来新的业务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正道汽车在开发油-气-电混合驱动技术时遇到汽车驱动需要高功率电池技术的制约。”他在回应中提到,但正道集团及正道汽车的业务宗旨和战略目标始终未变,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与销售”。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然而当听闻“正道汽车”几个字时有专家便表示不愿意对其作评论,其中一位专家则直言正道集团实际控制人仰融的造车计划“让人看不懂”。
网上曝出的正道纯电动大巴车照片
造车目标不变
“正道集团及正道汽车的业务宗旨及战略目标始终未变,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与销售。”面对汽车商报记者正道集团的造车计划是否如期进行时,王川涛如是回应称。
这一目标是由正道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华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仰融在2009年对外界宣布的,当时的宏图愿景让人记忆犹新:中、美两国同时铺开,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在中国投资超过600亿元,建成300万套发动机总成和1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对中国意向城市承诺8年内实现300万辆产能、1万亿元产值、1000亿元利税、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10万元。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五年。五年来,正道汽车并未如上述计划一般履行承诺,甚至没有造出任何一款实车。这不得不引人发问:正道集团几年来干了些什么?还造不造车?
正道集团自2010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以来,其在实际操作方面一直进展不顺,譬如2010年与江淮汽车的合作意向不了了之,2012年计划在辽宁营口兴建新能源基地未见进展,直到201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了连云港正道新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工厂项目推进才有了眉目。另外,正道集团在2010年收购的佳贝思,主要制造锂电子电池及电池组,现已成为正道集团唯一可以产生营收的项目。而在这之前,正道集团曾计划开展的环保汽车、天然资源等项目均没有实际营收能力。
正道集团近年来的财报显示,公司业绩连年亏损。根据仰融最初规划的融资方案,计划利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EB-5投资移民项目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融资,不过几年间该项目也鲜见效果。
汪川涛在回复中对此事未作直接说明,仅表示“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至于正道集团的资金投入到了哪些方面,王川涛说明了以下三点:
第一,正道汽车始终认为,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必须建立在基本不增加用户成本(即新能源汽车价格不能高出汽油、柴油车太多)和基本不改变用户驾驶习惯(不能因电池性能影响习惯行驶行程)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才能与常规汽油、柴油机车进行有效竞争并实现大规模推广。
第二,正道汽车五年前所提倡的动力总成技术路线和创导的发动机技术集成(一级和二级涡轮增压、共轨直喷、可变气阀控制等)现已在全球主流汽车集团开始应用,而五年前正道汽车所创导的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电动技术也开始初步出现,足见正道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远见。
第三,五年来通过全球合作,正道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技术方面获得长足进步。今日正道汽车的电驱动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8月29日,正道集团董事会突然作出拟出售佳贝思75%股权的重大决定,一时间让外界对其造车的质疑陡升,正道集团在其半年业绩报告中说明浙江佳贝思的业绩下滑是因为“商誉减值”造成。
所谓“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而佳贝思的商誉减值主要由于之前正道集团的收购行为造成。
电池技术制约?
“正道汽车在开发油-气-电混合驱动技术时遇到汽车驱动需要高功率电池技术的制约。2010年正道集团所收购的浙江佳贝思锂电池工厂并未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汪川涛指明了收购佳贝思而如今又将其转卖的原因。
“根据我们对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公司及工厂的全面考察、研究和分析,并综合考虑锂电池的安全性、成本及价格、充放电循环次数寿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性能六大因素,我们认为目前的一般锂电池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新能源乘用车的要求。”王川涛表示。
随后,正道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清华大学工程系教授宋健表示:“对于正道造车的进程不清楚。”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深专家表示:“那都是他自己的观点,他(仰融)擅长玩概念,正道汽车要是拿出一款产品出来,会比说什么都强。”
记者此前从连云港正道新能源汽车项目处了解到,该项目公司执意使用石墨烯作电池材料,然而由于技术本身难度极高以及正道集团当前并不掌握此项技术,导致该项目并无实质进展。此外由于该项目不顺利,今年1月份有两名重要股东已经从项目中撤资。
从种种迹象看来,正道汽车所规划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一直处于试验阶段,未能取得实质行动。事实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20477辆,而正道集团作出的“目前锂电池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的观点,并不具备说服力。
在此背景之下,汪川涛回应中说:“钛酸锂电池可以满足正道新型商业模式的电动商用车的要求。正道现正与掌握现有及新一代钛酸锂电池技术的团队合作,拟从明年开始通过全球分工合作大规模生产钛酸锂电池,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正道电动商用车的需要。”
转投商用车?
据了解,王川涛提到的商用车,现阶段是电动公交车。汽车商报记者发现,正道汽车团队先后在今年1月与7月,两次去河北省保定市考察,并在当地与黄海客车联手进行了电动公交车路试。两方所做的电动公交车由正道汽车提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由黄海客车提供车身。
根据此前宋健对记者所作的介绍,钛酸锂电池比锂电子电池有着更快的充电速度,并能提供更高的电流,寿命周期也长,拥有更低的放电率,十分适合公交车的运营。
“在利用现有钛酸锂电池技术并开发其新一代技术的同时,正道集团也在开发以其他材料(非稀有材料,非稀土材料)为基础的新型电池。这种新型电池具有满足大规模推广新能源乘用车要求的潜力,一旦成功商业化,那么大规模产销新能源汽车的局面就会展开。”
然而何时能够成功商业化?大规模产销新能源汽车又从何说起?王川涛并未对此作进一步解释,只是在回应邮件中解释称:“作为创新公司的正道集团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公司暂时处于亏损状况。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规划明年即将展开的电动商用车的业务所需资金,估计在短期内,正道集团将会就一系列重大进展事项根据香港联交所要求做出公告,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