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来,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等厂商纷纷出台调价政策,对旗下整车售价或者零部件售价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极具巧合性的是,这几家车企针对此番行为都给出了相同的解释:配合发改委正进行的反垄断调查。一时间,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成为行业里最受关注的话题。而这些企业到底如何进行垄断,垄断对我们消费者造成了什么损害,整改之后对消费者买车、用车有什么影响,以后买车会不会便宜些等等。我想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迫切想弄明白的事情,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些事。
什么是垄断?反垄断又是什么?
对于垄断的定义,用《反垄断法》的表述共有三点: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几个经营者之间的合并行为。
反垄断是国家在一个公司营销出现垄断或者垄断趋势时,对其采取的干预手段。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至10%的罚款。
这些厂商的垄断行为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哪些?
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部分厂商便利用“办法”中给予其负责对下游经销商网络进行规划的权利变相对下游经销商进行约束甚至是控制,进而完全掌握了该品牌车型的整个销售、售后的渠道。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部分厂家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侵犯。
对于进口豪华车,由于总经销商垄断了车辆的唯一正规进口渠道,所以总经销商在价格限定上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笔计算,一辆路虎揽胜加长版最低配车型在美国售价合人民币65.43万元,忽略仓储费以及运费之后,这款车进口到中国的完税价格为159.48万,而捷豹路虎官方此前给出的指导价格为288.8万元,比完税价格高出129.3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车辆出厂价格可能比美国售价更低,所以上交的税费也更低,仅供参考),其利润可想而知。总经销商具有任意提高价格的权力,这极大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某些汽车厂商,由于零部件的流通渠道被其长期垄断,消费者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零部件只能在该品牌的4S店购买,这也让这些厂商在零部件价格的制定上可以随心所欲。在今年早些时候,18辆常见车型的整车零整比(市场上该商品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完整商品销售价格的比值)被曝光,奔驰某车型的零整比高达1273%,这个数字表示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在此,高昂的零配件费用以及厂商巨大的利润我们可见一斑。
国家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反垄断调查?
价格畸高背后,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肆意侵害,但是垄断的危害不止于此。部分车企的垄断行为,可以使其获得巨大的利益,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会阻碍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健康发展。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发改委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并将根据违法的情况依法作出处理,目的就是维护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对汽车厂商都做了什么?将来可能会做什么?
从目前来看,发改委针对豪华品牌和销售高价进口车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已接近尾声,捷豹路虎、奥迪、奔驰等厂商都被约谈。在约谈过程中,发改委还可能对这些厂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要求。
对于接下来的行动,发改委已明确表示将对涉案厂商进行处罚。而怎样处罚,我们可以参考近年来发改委针对奶粉、液晶面板等行业存在的垄断现象做出的处罚行为。在这些违法企业的处罚中,不乏爆出天价的罚单,奶粉案罚款达到了6.7亿元。而汽车产业作为高价消费产业,要是真的惩罚起来,必定更加惨烈。若是按照销售额的10%进行惩处的话,没有几个企业能够随随便便交得起罚单。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垄断行为才去的处罚措施是有“差异化”和“地域化”的特点。所谓处罚的差异化,比如在奶粉案中,积极响应、做出整改的企业被处于上一年度销售额3%以下的罚款,甚至免去罚款。而不积极响应的企业则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因此我们对近期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点击车企名称阅读相关降价新闻)等厂商主动降价的行为便有一个合理的理解:争取宽大处理。
对于处罚的地域化,我们从发改委最新的消息可以发现,未来其对奔驰、克莱斯勒的惩罚很有可能会限制在湖北等被揭露的“案发地区”,也就是说罚款的金额是按照相关地区分公司的销售额来计算的,而非全国总公司的销售额,如此一来,所谓的天价罚单便很可能不复存在。
反垄断行动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部分消费者买车和售后保养将更加便宜
就目前来看,经过发改委的约谈之后,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四家厂商已经主动在整车售价或者零配件价格上做出较大程度的调整。以捷豹路虎为例,共有六款车型降价,平均幅度达20万元,这对计划购买捷豹、路虎相关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而在零配件方面,消费者将能够以相对小的成本更换汽车的零配件。也就是说,部分消费者无论是在买车的时候,还是在进行保养和维修的时候,都将花更少的钱。
拥有更多选择空间 消费者购车、修车费用趋于合理化
再进一步,如果此次反垄断调查能带动目前汽车销售体系的改革,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还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若开放整车销售渠道,使“总经销商”面对更多的市场压力,让市场更多决定价格,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一款进口车时,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自然也可以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相应的产品。若能开放零配件的销售渠道,那么消费者将可以在4S店以外的维修厂获得高质量的正品配件,就不至于形成价格垄断了。当然,体系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仅需要发改委、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还需要相关部门在立法上不断完善,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车主或可索取赔偿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厂商被认定存在垄断行为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索取赔偿,但是不排除汽车厂商采取延长保修期等方案来安慰消费者。因为相比于真金白银的赔损,延长保修期的确是一个损失比较小的做法。
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车行业内垄断的形成并非是汽车厂商短期内独自完成的,而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歪曲政策的结果。化冰也同样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短时间的整改和罚款也许会遏制部分企业的垄断行为,但是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并非终极目标。在巨大的利益前,总会有厂商为了巨大的利益去冒这个险。所以体系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需要将更自由的竞争引入到市场中,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以相对合理的钱去选择、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更自由的市场将会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为自主品牌提供一个更加朝气、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