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两天前在特斯拉官方博客贴出或许载入电动车史册的开放专利宣言,全世界迅速传开一场新的“神颠覆”讨论。当专利成为IT业争先抢夺的战略武器,当苹果三星们为专利在全世界开打,特斯拉逆势发起的这场专利开源运动注定震动全球。
特斯拉是一家技术公司,专利是特斯拉的核心资产和根本竞争优势。开放专利这样重大的决定不仅需要马斯克同意,而且需要董事会授权。一个超越时代的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作为一个物理系毕业的工程师,马斯克所创办颠覆支付的PayPal和可以和美国航天局竞争的SpaceX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精确。马斯克决定把特斯拉的专利投入开源既不是出于赌徒心态,也不是为了浪漫。一路走来所向披靡却突然弃剑,特斯拉的大棋需要一步一步解读,让我们先来扫除误区。
一、扫“误”贴
误区一:特斯拉“放弃”专利权
马斯克用了一个文艺范的开头—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我们的所有专利都归你了),使得很多人都以为特斯拉放弃了自己的专利。但从官博的内容来看,特斯拉承诺的是不向任何善意(in good faith)使用特斯拉技术的人发起诉讼,这里放弃的只是诉讼的权利而不是专利权本身。从法律上说只要没有到专利主管部门登记放弃专利权,特斯拉就还是专利权人,理论上存在收回承诺的可能。既然善意使用是专利权人不起诉的必要前提,特斯拉提供给大家的就是有条件的免费许可。
误区二:特斯拉用的技术大家都可以用了
特斯拉的确在电池管理、安全控制等电动车基本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但特斯拉的产品优势相当部分是从第三方取得使用许可的技术。特斯拉的核心部件电池就是从松下采购,特斯拉自有的是对近8,000枚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管理技术,而不是电池制造核心技术。特斯拉最近与松下在美国共同投入巨资建立合资的超级电池生产基地,其中相当多关键技术被包括松下在内的公司外部掌握,特斯拉自己也只是获得使用许可权,无法再次授权更不可能放弃专利。
误区三:人人可以再造一模一样的特斯拉
特斯拉的外观设计相当出色,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外观专利并不在授权之列。外观设计的价值除了美感外就是使消费者区别产品的来源,如看到圆角矩形就会想到iPhone。看看马斯克是怎么说——in good faith。用了特斯拉的外观就一定会使用户混淆,而这种混淆在特斯拉严厉当然是“非善意”的。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是带有鲜明网络血统的IT概念车,人机交互和控制系统设计非常出色。特斯拉开放专利的目的并不是让同行节省开发费而是促进电动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达到这个目的完全无需连部件的IT技术也一并许可。
二、善战者非战
突破行业规模
通过放弃诉权把专利加入开源之中,IBM和谷歌都实践过。特斯拉专利开放最出人意料的地方不是宣布开放,而是将核心专利开放出去,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马斯克的决定包含了用技术扩散推动技术进步的理想主义情结,即特斯拉公告所称的开源精神(in the spirit of the open source movement, for the advancement of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开源精神追求自由和开放,正符合马斯克技术男的品味。但毫无疑问,更重要的原因并不在精神追求而是商业模式。
正确的决定总是审时度势,以当时形势为依据的。马斯克的公告清晰的指出,电动汽车微不足道的现有市场占有率并不足以使行业内部激烈竞争,比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大上百倍的传统汽车才是电动汽车厂商的真正对手。开放技术将使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共同发展,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企业都将受益于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马斯克敏锐的意识到阻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规模,权衡利弊运用弃子争先战术,以放弃使用专利这样的重型攻击武器的代价先行推动全行业的超常发展。
坐桩的故事
编一个故事。马斯克请教牧师,“我已经很有钱了,可还是想把电动汽车做好,哪怕不赚钱也行,我应该怎么做呢?”牧师说,“装,你继续装”。马斯克沉思半天,突然抬头说,原来关键是桩!
汽车是交通工具,不能充电的电动汽车并没有实际意义。车是铁,电是钢,充电桩的数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从而在根本上影响愿意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数量。特斯拉在充电桩布局上遇到的困难无疑是特斯拉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之一。虽然特斯拉的充电技术可以使汽车在20分钟快速充电后就行使300公里,远远优于竞品充电所需的1小时时间和150公里续航里程,但不同电动汽车生产商和不同国家对充电桩技术采用的不同标准使本来就是小众市场的各种电动汽车之间不能公用充电设备,至今特斯拉在中国也只能在北上广等极少数一线城市充电,极大影响了用户的兴趣。
特斯拉开放技术的意图是从两个方面打破充电的僵局。首先,充电技术开放可以强烈的刺激充电桩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充电桩可以使电动汽车行业原本割裂的充电设备资源整合为所有用户所共享的资源。其次,电池技术的开放使电动汽车制造总体成本降低,成本和售价降低引起的用户群体增大会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资金涌入充电行业,使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增长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有多少充电桩决定有多少特斯拉。如果靠特斯拉自己建桩,也许1,000年才能建成汽车加油站那样遍地的规模,但特斯拉公司又能存在多久?开放技术让全世界企业都加入,统一标准的充电站可能很快遍地开花。当你在川藏公路上都发现连串的充电桩,当你面对价格只有现在一半性能还更好的电动汽车,你还会不买么?有理由说马斯克就是用做安卓的思路做电动汽车的生态。
三、开放专利权,也开放诸多疑惑
马斯克先见的指出企业领导力是由人才而不仅仅是专利决定的。如此洞见当然应该点赞,正如广药和加多宝为王老吉商标权的法律争夺和市场竞争结果相反,也很少有案例证明可以仅靠专利权就横扫天下。但不能不说开放专利权并非轻易的选择,其实有很多重大问题刚刚开始。
包括专利在内整个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一直以来就有争议,特斯拉开放专利事件可能进一步将争议推高。专利制度并非完美,对在先技术的垄断的确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对市场发展尤其对后来创新者的阻碍。问题在于人类并没有发明比知识产权更好的制度来鼓励创新,专利在目前情况下如同民主一样是最不坏的制度。
——硬件技术研发不同于靠一两个天才就可以突破的软件技术,往往需要团队支持和庞杂的实验室条件。失去专利保护,除了分享精神我们还能用什么驱动创新?
——当一项需要投入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设备和一大群天才没日没夜苦干才可能获得的创新成果一问世就面临分享,即使是特斯拉在未来还敢在创新上赌一把么?
——再举一例,当特斯拉的技术被二次开发成新技术,新技术的专利又该归谁?
——当新技术是一家同行开发,或许特斯拉可以用舆论攻势或者干脆用自己保留的专利权对攻。但如果对方是一家不生产电动汽车的专利流氓,特斯拉无法通过市场或发起专利诉讼方式进行遏制,如何应对便成难题。
…………
马斯克是一个在自然技术领域和商业模式领域都充满颠覆力的天才。特斯拉开放专利使马斯克打得一手“桩家”的好牌,也给特斯拉在面对宝马、比亚迪和其它有无限山寨能力的中国企业,甚至悄声杀入的谷歌时,带来诸多不测因素。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