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草根”企业豪赌新能源车零部件 行业亟待规范

2011-10-10 09:05:00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有所降温,无论从政府部门还是整车企业都更为谨慎,但是投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草根企业仍然兴致不减。在尚无明确技术标

国内新能源汽车热有所降温,无论从政府部门还是整车企业都更为谨慎,但是投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的草根企业仍然兴致不减。在尚无明确技术标准出台的前提下,这种热情对于国内百余家茂盛生长的民营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豪赌”。

新能源的诱惑

今年61岁的李世江在跟陌生人介绍自己的企业时,总喜欢用英国和西班牙的两家全球知名氟化工企业的名字作开场白。

“英国有一个氟多多,西班牙有一个氟多氟,中国有一个多氟多。”这位多氟多(002407.SZ)集团董事长希望这样的类比能让听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家今年刚刚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新兵”,多氟多的确需要提高知名度。

这家在化工领域驰骋十多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正式涉足锂电池行业,为了进入这个市场,多氟多计划拿出2.12亿元。这个数额占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约20%。

9月上旬,多氟多全资子公司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亿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一期正式投产。多氟多集团总经理侯红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刚刚投产,但当前公司已经有订单,且有意向者众多,由于电动汽车企业需求尚未爆发,目前公司生产的锂电池订单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场地车、移动基站电池等领域。

“多氟多的目标仍是高端车用动力电池。”侯红军坦言。多氟多在公告中明示,锂电池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6.45亿元,年均净利润5695万元。

这是一片可以预见的“蓝海”,国家政策扶持以及铅蓄电池腾出巨大替代空间,使得动力锂电池未来潜力无限。中投顾问相关分析师预计,到2012年,动力电池将有约7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最近几年国内涉足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不仅山东、河南、江浙、广东等地的“草根”民营企业异常活跃,国外电池制造商也积极与国内整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布局这一领域。

中投顾问的报告称,2009年国内新增的锂电池企业数量约为1500家,而目前在市场上活跃的有100多家。

按照李世江的预测,锂电池和锂电池原材料都面临很大机遇,初步测算,电动汽车发展起来时需要的锂电池量起码是目前的10倍。

赛迪投资顾问发布《中国锂离子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中显示,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从产量上来看,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6.7亿颗,同比增长33.9%。

这就意味着,未来将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锂电池市场空间。在相关企业眼中,这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

各自为政

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却是,从两三年前新能源概念兴起之时,上至整车企业的技术路径、充电设施的发展模式,下至零部件企业的主攻方向,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这个行业便一直处于前景广阔但尚无秩序的“各自为政”阶段。

最明显的便是在充电模式的选择上,从国家电网主张的换电模式,到目前以慢充为主成为主流声音,这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企业是较大的考验。

在锂电池领域的几家上市公司中,技术方向各异,稀土高科(600111.SH)便利用1997年首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开发镍电池项目锂电池,而澳科力远(600478.SH)正谋求从丰田HEV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

中信国安(000839.SZ)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锰酸锂产品,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已经在奥运会期间装配到50辆纯电动大客车上。江苏国泰(002091.SZ)、多氟多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锂电池电解液方面,其中江苏国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大多是小型的民营企业,从电解液的生产、正负极材料的生产到隔膜材料的生产,再到电源管理器件的生产,都有相对较大的技术壁垒。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了产业链条拉得过长,难以保证电池的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

此外,目前换电模式颇受争议,慢充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意见,与其他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一样,力挺换电模式的多氟多同样面临不小的政策风险。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认为,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研发起步较早,尽管通过检测的企业有100多家,但能够上车测试的寥寥无几。他认为,这是由于缺失国家统一评价体系、评判标准混乱以及门槛太低所致。

虽然略显迟缓,政府部门已有所行动。为了摸清楚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近日,工信部选择了国内新能源电池和关键材料企业68家、驱动电机企业48家、电池管理系统企业32家进行摸底调研。为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供最后的参考。

《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未来5年,形成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形成关键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分别形成3至5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而到2020年,产业集中度则将达到80%以上。

但实际上,近期已有更多跨国零部件巨头加快步伐进入中国,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已并非易事。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