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首次提出了“补助标准按照累计销量逐步退坡”的机制。如果不是因为日前有消息透露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快达到上海市补助退坡标准,我想大多人都没有太关注到这一条。
这是到底一个什么样的退坡机制呢?笔者带你探其一二。
什么是“累计销量逐步退坡”机制?
了解到,根据《暂行办法》第十一条(厂商责任评估)要求,根据厂商新能源汽车的累积销量、单一车型销量、车辆质量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的评估情况实施补助退坡或退出机制。
以下为《暂行办法》附件《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2016-2017年)》第五条补助退坡的相关规定:
根据以上,我想大家都清楚了这个退坡机制的具体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该退坡机制的实际应用效果。
谁弱谁有理?
根据《暂行办法》第四条(财政补助),上海市财政补助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本市推广应用目标等因素逐步退坡。
上海交大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殷承良指出,在双方产品实力相当时,价格确实是直接影响销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实就目前的产业环境来说,这句话换一个方向来理解也是成立的: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某一款车型卖的较好,说明其更符合目前的市场环境,综合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那么问题就来了,某一款车销量较低,因此保持了一个稳定的优惠政策,是不是技术进步、规模效应、推广应用等诸多因素考量的结果?笔者认为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如果说,因为销量低就可以一直享受到相对优越的政策环境,这是谁弱谁有理的意思?
直白的说,某一款车确实不出色,但却依靠补贴获得利润得以生存,但是,当新能源汽车产业完全市场化之后它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再次回顾一下,政府补贴新能源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引领自主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引导自主车企赢得发展的先机,最终实现自主企业的产业升级。而如果只是让部分企业借着补贴捞上一笔,最终的结果就是补贴打了水漂。
倒逼车企技术升级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该退坡机制的实施将促使部分企业通过核心技术提升,以及综合体系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以弥补“补贴缺口”。
“累计销量逐步退坡”机制在这块来说有着它的合理性,企业的销售较大的时候,说明其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形成了产业规模,能够通过综合体系管理实现成本降低,或寻求产品升级和创新来获得市场的认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更大的利润点。
退坡机制应建立综合政策体系
从上海目前的补贴退坡机制来看,仅有“累计销量逐步退坡”一种模式,有它的合理性,不过也有其明显缺陷。从长期的市场发展来看,这种机制是为了倒逼企业加快市场化而做出的动作,但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企业浑水摸鱼、得过且过。
综合来看,有关部门在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政策时,应因地制宜形成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政策体系,而不只是依靠简单的单一政策。
通过限制技术标准收紧新能源补贴是大势所趋,出发点也是回归鼓励节能减排的设计初衷。但是单一“累计销量逐步退坡”机制是否能够实现补贴资金的有效管理,笔者看来,还尤未可知。【来源: 岳绍雪】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撰写,版权为(http://www.evpartner.com/)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