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骗补门”事件发酵: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016-01-18 20:00:07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新能源车骗补内幕:空壳公司轻易套取上亿补贴”、“消失的新能源车:烫手的灰色骗补产业链”、“触目惊心!“消失”的新能源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

“新能源车骗补内幕:空壳公司轻易套取上亿补贴”、“消失的新能源车:烫手的灰色骗补产业链”、“触目惊心!“消失”的新能源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完全相同的内容在更换了标题之后集中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网站,随后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以台风般的速度涌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微信群,每个群还不止一次。文章的杀伤力显而易见,很多企业开始观望:2016年才刚刚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好吗?本着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度关注、希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度,对“骗补门”事件做出如下思考: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战略,补贴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余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产销量不断刷新记录。然而伴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着能源、环保、交通、资金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领域的自主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国家相继出台与颁布了相关新能源汽车补贴与推广政策。从2001年国家把首次将多个电动汽车研发项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863计划,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成立了一批以整车单位牵头、零部件单位参加、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研发团队,到2016年住建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通知》,加快推进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国家已经在电动汽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方面,2015年财政部公布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相比2013年-2015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纯电动乘用车的续驶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补贴减少0.5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减少0.5万元。在电动客车方面,补助标准以10-12米客车为标准车给予补助,其他长度纯电动客车补助标准按照上表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1.2倍给予补助。在电动专用车、物流车方面,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

如果一个行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无异于敲开了政府补贴的大门。在财政补贴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从战略意义上讲,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既繁荣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补贴资金的驱动也有利于企业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财政补贴也给购车者带来实惠,享受购车、售后服务等相关优惠政策。

二、部分企业钻补贴空子 不能“以偏概全”

按照《新能源汽车骗补内幕:空壳公司轻易套取上亿补贴》所描述的,首先,“空壳公司”几大特点是:1.从来没有委任董事;2.已经做好公章,股票书等法律所要求的文件;3.从来没有开始经营业务。这样看来,像这样的公司,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输投资、工资发放等。都是看到政策风向,成立一个空壳公司,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正规公司,不仅在注册上合乎法规,而且还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生产产房、技术员工、销售员工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企业钻国家空子,而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这样。

其次,由文章也可以看出,“前同事”的公司并非扎实在做制造、搞技术的公司。他们通过“左右卖,右手买”的方式,进行“电动车改装”,向车身生产厂家购买车身,再将外购的电池装在车身上,在出厂销售前进行最基本的技术测试,然后“卖出去”,但是“卖出去”的车却不见了踪影。在“卖”与“买”这中间环节榨取高额补贴利润。而对于真正做研发与制造等企业而言,它们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要技术投入。

与此同时,存在补贴漏洞,就有不良经营者钻空子。财政补贴本身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是国家补贴给真正在做实业做研发造车的企业。而像文中所提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企业,是部分非法经营者钻补贴空子。

三、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门”事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其实,行业补贴政策存在漏洞,部分企业钻补贴空子,并非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而在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执行中已有“先例”。2011年、2012年国家为空调、平板电视、电脑、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产品推广的专项资金分别为26亿、37亿元。2013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显示,在审计中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长虹空调、格力、格兰仕空调、TCL空调、美的空调等8家企业共骗补9000余万元。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生少数企业钻补贴空子等情况,第一可以接受,第二可以弥补。

对政策制定部门:发现漏洞,如何减少漏洞?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如何减少政策漏洞,有以下建议:

(1)对已经发出的补贴,开展核查审计工作。

(2)政策微调,实行“一次性补贴+里程补贴”机制,增加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补贴。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后,一次性补贴退到结束,里程补贴改为碳交易,同时取消地方补贴,这种扶持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或将产生更多积极影响。

(3)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不触碰高压线,靠产品质量赢市场

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会长久。任何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最关键的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另外,一个好的产业生态需要产业链企业共同努力,每一个个体都把自己做好的时候,整个产业自然会好,个体也会从中受益。

(在编辑本文过程中,得到多位资深业内人士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孙玉瑞 唐让其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