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咨询会在京召开 发改委吴卫作主旨发言
2015-07-14 09:29:01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7月13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调研员吴卫开篇的一席话让包含热情的众多企业倒吸一口凉气。一窝蜂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资质未必是一件好事。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温度很高,我以为进了会场能凉快点,结果没想到‘更热’。现场来了这么多企业,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都如此关注,欣慰的同时,我想提醒各位:一窝蜂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资质未必是一件好事。”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调研员吴卫
7月13日,在《新建纯电动企业管理规定》咨询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调研员吴卫开篇的一席话让包含热情的众多企业倒吸一口凉气。在长达1个小时的讲话中,“慎重”、“创新能力”、“研发水平”等词汇被多次提及。
· 何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被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么何谓战略性?除了常说的摆脱能源危机以外,对于我国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缩短我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吴卫坦言,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传统汽车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想要通过传统汽车产业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恐怕难以实现。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全球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之纯电动汽车可以摆脱内燃机、变速器等我国相对薄弱的项目。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被看作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及目标是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
这是吴卫第一次技术的重要性。
·《规定》有哪些值得注意?吴卫首先明确了《规定》中,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没变,投资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没变。
接下来,他列举了《规定》与传统产业准入的一些不同:
1《规定》放宽了准入政策,不再局限于汽车产业资本的进入,但必须注意的是提高了技术门槛。
这里,吴卫第二次强调了“技术”问题。
“我国现在不缺生产汽车的,不缺生产电池的,缺的是能够在国际汽车产业竞争战场上能够占据更高、更有利位置的企业。”
2对新进入的企业不再强调规模,也不限资金。
过去一提到制造业,我们总是在强调“规模”。现今,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我们强调的是消费需求,工业4.0也是在强调“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所以《规定》不再设立规模指标。
而对于资金方面,由于投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存在一定风险,且若想要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资金的投入一定不少。因此,不设立资金门槛,“一是不想强迫投资者承担过大风险,二是真正想要看好这一行业想深耕下去的投资人,不用设立资金门槛,他们也是有准备的。”
3在申报程序上,增设了专家委员会评估这一环节。吴卫对这一环节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专家委员会的评估就好像“领出生证之前先要对父母进行体检。”出生证即是指生产资质,而父母则是指投资主体。“父母”必须具备独立完成从研发到试制全过程的技术水平。
这是讲话中第三次强调技术水平。吴卫说《规定》最终版中取消了“3年经验”这一条并不是因为3年不合理,而是真正具备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试制出一款产品的周期至少需要3年。
“既然大家都对这一规定有意见,那么我们就取消了‘3年经验’这一规定。”吴卫强调,《规定》看重能力和务实。
4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单独分类管理,产品公告有效期3年。对此,吴卫解释道,这一点是要求投资主体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根据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5在样车考核方面,一度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技术指标过高,对此,吴卫说:“样车的指标是为了考核企业是否具备制造能力,而非要求量产产品的指标数据。”
· 理性看待《规定》
“支持≠鼓励”
面对众多企业的热情,吴卫强调《规定》中表示支持社会资本投身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但并不代表鼓励。所谓“支持”只是提供必要的条件,营造适合发展的基本环境。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更是如此。”吴卫强调,“谁投资谁承担风险。”
“没有100亿根本玩不下去。如果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产出一款车,一年、两年卖不出去,是否还要继续卖?第三年是否还要开发新产品?”
“国际大牌现在仍然处于‘烧钱’阶段,据我了解,现在‘烧’了30、40亿的大有人在,且根据眼下趋势,还需继续‘烧’下去。”
“慎重!”吴卫强调,投资主体必须要慎重评估自己的能力。
“就算前方只是个沙坑也不是谁都能跳的,更何况前方有可能是个无底洞。如果抱着过把瘾就死的心态,则很有可能后果不仅仅只是死。”
对于眼下的“一窝蜂”,吴卫为企业另辟蹊径、指点迷津:“投资主体不要把目光只盯在整车制造上,其实纯电动乘用车的零部件更有发展潜力,且利润率也较为丰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