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充电模式为主、换电模式为辅发展阶段,充电难、续航里程短,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制约电动汽车全面推广应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国梁就提出了关于推进换电模式标准体系建设、加速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建议。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国家电网确定了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技术路线。但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投入巨资建成的400座充换电站和1.9万个交流充电桩,收效甚微。
截至2016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已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全球首位。从推广车型来看,绝大部分为充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等细分领域,换电模式开始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成功推广换电模式电动汽车的案例,但涉及消费群体最大的私人乘用车领域,均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李国梁代表认为,一是行业标准缺乏,没有国家层面的电池和汽车统一标准,缺乏针对性政策支持,在目前电动汽车尚未成为汽车消费主流的大环境下,靠单一企业去研发推广基本行不通,较长的产业链必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二是投入风险过高,前期建站投入过大,盈利模式不确定,技术日新月异,研发回报周期过长等。三是充换电站的运营涉及到汽车厂家、电网、电厂等多方利益,不易协调。
李国梁代表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换电式车辆、电池等系列标准,明确尺寸、形状、参数及软硬件模块接口,以统一的标准,实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的产品兼容性;注重协同推进,规范准入管理制度,严格准入条件和认证要求,建立企业产出发展与准入体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控企业的信用、安全、品质等关口;完善政策引导,建议国家从有利于促进换电模式标准化建设应用的角度出发,注重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协同,加大财政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建立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峰谷电价机制,调动车企、电网、电池生产及运营企业参与标准化改革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