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双重紧箍咒加身,动力电池江湖再掀波澜

2016-11-29 10:08:25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估计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整车厂和动力电池厂将进入离婚潮和再婚潮。”有业内人士如此戏谑道。除了近日媒体风传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这还跟刚发布的一个动力电池文件有关。

“估计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整车厂和动力电池厂将进入离婚潮和再婚潮。”有业内人士如此戏谑道。除了近日媒体风传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这还跟刚发布的一个动力电池文件有关。

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一经宣布,在动力电池企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何?相比2015年4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新规对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的年产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

具体来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8GWh),金属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

除了对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的要求提升一倍以外,相比旧规,新规要求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提高到40倍,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提高到10倍,系统企业年产能力提高到20倍。

双重紧箍咒加身,动力电池江湖再掀波澜

▲新旧规定关于动力电池企业年产能的对比图

新规征求意见稿传达出很明显的政策导向:国家希望整治动力电池行业散乱差的情况,支持少数龙头动力电池企业做大做强,以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

这还没完,仅仅3天以后,11月25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公示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共9家,天津力神、江苏海四达、杭州南都动力、宁德时代新能源四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该名单。

双重紧箍咒加身,动力电池江湖再掀波澜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企业名单

这是2015年9月6日公告、10月1日实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首次发布公告企业名单。该文件对动力电池的技术参数做了如下规定:

动力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2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85Wh/kg,循环寿命≥1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动力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30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2100W/kg,循环寿命≥2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更名),是目前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两大重要行业标准,前者对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做了具体规定,后者对企业的年产能有明确规定。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电池年产能的规定比较宽松,不低于1亿瓦时,但它同时规定,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两个规范条件叠加起来看,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产能限制就更加严格。

虽然两个文件均规定企业可自愿提交公告申请,不是强制性要求,但是作为工信部下发的行业规范文件,肯定是整车企业选择电池供应商的重要参考。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为保证产品能够稳妥地拿到国家补贴,整车企业将会督促自己的电池供应商积极申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有的整车企业或将重新筛选电池供应商。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动力电池双重行业标准的引导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将在产品品质和产能规模两方面同时发力,优胜劣汰,产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从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能对比来看,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已经整体产能过剩。

2016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总量为142亿瓦时,但前四批进入电池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总产能为370亿瓦时,产能前10位的企业总产能为175亿瓦时。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的预估,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600亿瓦时。

他分析称,“动力锂离子产品将会出现结构性过剩的现象,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进入的或者没有进入目录的一些企业产品将严重过剩,但高品质的电池依然会供不应求”。

双重紧箍咒加身,动力电池江湖再掀波澜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陈春梅在近期一次行业会议上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规划、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高很快,随之要求也就要水涨船高,此次规范条件进一步提高要求,就是希望引导整个行业往高水平方向发展。

她还透露,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到了收尾阶段,其中2020年挑战性的目标是单体要做到350Wh、系统要做到260Wh。

双重紧箍咒加身,动力电池江湖再掀波澜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陈春梅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可以想见,小而弱的动力电池厂商将面临被重组、转型甚至淘汰的可能,而大的行业龙头将进一步凸显优势。

这种调整显然有利于国内龙头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一直以来,日本松下、AESC以及韩国LG化学、三星SDI、SKI等电池巨头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新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刚出来不久,就有媒体报道,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SK集团旗下公司SKI,因中国对汽车动力电池企业监管方面的不确定性,将搁置在华建电池工厂的计划。

SK集团一位工作人员称,“考虑到现在的情形,停止建立电池工厂是最理智的做法”,并透露SK集团和其合作伙伴将会重新考虑建设工厂的时机。

▲韩国SK集团旗下的动力电池公司SKI因中国对汽车动力电池企业监管方面的不确定性搁置在华建电池工厂的计划。

此前韩系电池企业在中国积极建立合资电池工厂,但多方寻求进入电池目录未果。而此次新规对动力电池企业产能的规定对韩系电池企业又是一次无情的狙击。

业内翘首以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迟迟没有出台,而近日媒体风传的疑似补贴方案对电池目录的规定是这么表述的:“关于电池目录,补贴调整方案与电池目录不挂钩,但能否采用LG和三星电芯视中韩关系进展和国家态度而定。”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国家在动力电池上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对内进行行业整治,抓大放小,杜绝散乱差,对外遏制韩系电池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其良苦用心在于想把几家龙头动力电池企业推向世界舞台,也为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铺路。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