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前述质疑,是把握行业发展大势,着力破解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引导规范其健康成长,还是祭出严格监管利器加以遏制?
有市场,有需求,就要允许企业去投资,去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一切由市场说了算,政府部门不能也不应该左右企业的投资意向,企业才是投资风险的承担者和产业红利的支配者。
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做的是按照新生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积极引导规范其发展,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设定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扶优限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淘汰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小企业和家庭作坊。
低速电动汽车起自低端,高度契合市场需求,加之领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力引导更高端需求的行业发展模式,或许可以给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放眼海外,欧美日等经济体均有较为成熟的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可资借鉴。国内也有20余个省市“解禁”低速电动汽车,且制定了相应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管理办法。规制在手,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解决起来便有的放矢。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与国外企业相比,自主品牌短期内要想占据上风颇有难度,因为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目前在价格和技术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均存明显差距。
电动汽车企业自主发展路径的选择,不应一味对标特斯拉等而放弃低端车型,要全面考量国内市场的诸多因素,深刻体察广大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更坚定地走实用化路线,以寻求市场最大程度的认可。中国的低速电动汽车产能在全球占比70%以上,并且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会让企业有更强动力去研发、推动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全行业的科技水平。
众所周知,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标准体系是评判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低端产业并不等同于低级。就以低速电动汽车产业为例,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契合市场需求,开展公平竞争,假以时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是可以实现从低端走向高端,与国外企业一争高下的。
综上所述,战略路线的选择将成为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市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低速电动汽车领域,基于雄厚的电动二轮、三轮和农用车产业基础,国外企业很难与国内企业竞争。当下,我国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城乡接合部和广大农村,这一群体在出行上有着极强的刚性需求。有统计称,我国有1亿辆摩托车、2亿辆电动自行车。伴随着人们对交通工具升级需求的提高,小型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有望达到1亿辆,其中蕴含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论及我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充分尊重和顺应市场的选择,充分顾及和满足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认识其符合汽车产业和生产企业发展水平现状的前提下,明确产业导向和政策取向。建议尽快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完善低速电动汽车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使其在发展中规范,在创新中提高,在市场引导下得以更健康的成长壮大。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产业兴衰大浪淘沙。那些优秀的企业都是在满足现实市场需求的同时,努力去发现和挖掘未来的市场需求。许多的创新都是走在机制之前,走在制度之前,风险暗蕴的领域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专家付于武指出,探讨德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其实更应将目光聚焦在大众之上,其在奔驰、宝马等高端车之外打造出了德国广大民众消费得起的国民车;美国汽车工业的勃兴,同样离不开福特为众多普通消费者打造的国民车。中国现在正处于汽车普及过程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范围的扩大,民众对汽车的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而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即是走向智能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紧密结合,由是观之,中国的国民车呼之将出。如果能抓住这一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适时、科学地加以政策引导和外部助力,其丰厚的市场回报和经济社会效益定当不负所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