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各地雾霾高发,再次引起人们对新能源的关注与期待。
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力推新能源电动汽车,希望借助其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特性,有效缓解城市空气污染。可是长期以来,电动汽车一直“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价格高、充电难、开不远等都是要害问题。
要想让更多的新能源电动车安心地跑起来,各种配套措施必须先行上路。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也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具体到苏州,这方面的动作也在加紧推出。在以往购置电动汽车能享受补贴和收税优惠的基础上,近日苏州市政府又出台新能源汽车补充规定,明确补贴上限可达汽车售价的80%。同时,各种资本也在苏州掀起“种桩”热。根据规划,到2020年,苏州城区电动车充电半径将小于900米。
此外,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以往认为电动汽车开不远的公众认知也将进一步改观。譬如已有国外品牌电动车,将高能小型锂电池组合成大型锂电池组,用轻质铝材代替了较重的钢材做成车身龙骨,有效提升了汽车续航力。
这样密集的产业布局与配套跟进,让公众看到,发展推广新能源电动车,已经不再是高远的政策“气球”,而是扑面而来的产业热风与消费欲望。
必须看到,新能源汽车推广是个系统工程。尤其,如今消费者的消费已升级,供给侧的改革变得更加紧迫。不仅仅需要政策的先导,更期待生产商的技术更新与社会配套设施的跟进。如此,新能源汽车将在市场上走得更远,消费者也将开得更舒心,城市的天空也才可能得以减负变蓝。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