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群:中国电动汽车市场5年内将爆发 到2020年产销量将达500万辆
2015-04-22 10:08:17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条
由中国汽车要闻(CBU/CAR)与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联合主办的第20届国际研讨年会于4月21日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拉开帷幕。
长城华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群在题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爆发和应对》发言中表示,由于机动车是主要空气污染源,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90后/00后与互联网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会在5年内爆发,在2020年将达到350-500万辆之间。
陆群同时提到,续航里程焦虑是伪命题,续航里程就是满足出行的需要。电动车在未来不是简单替代汽油车,是可以长期并存以满足不同的出行要求。续航里程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配置,不是越长越好。
以下是陆群发言实录:
陆群:我的这个题目是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爆发和应对,我想今天我们很多来宾对这个话题肯定都很感兴趣,这是热门的话题,但是刚刚无论是陈教授还是云飞他们都在这个上面表达了很多的观点,其实很多的观点我很同意,而且行业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对电动汽车的争论越来越趋同,越来越有共同的认知,说明通过这一段时间大家有很多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实践又反馈回来。所以我想我们今天在这里再讲一讲,我想很快大家就不会在这些话题上面花很多时间了,因为我觉得已经达成共识了。
第一个话题就是中国电动车将在未来的5年内爆发,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市场研究和判断。大概的原因刚刚陈教授都讲到了,第一个肯定是空气污染的问题,全世界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雾霾的问题啊,环境污染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以至于前一阵有一个电视片都引起很大的争议和轰动,无论这个数字准不准,机动车排放一定是元凶之一,很多传统汽车人觉得委屈,其实我们不是讲有甚么委屈,而是认同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是做了破坏环境的事情。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原油的问题,能源供给的问题,能源安全的问题是中国所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从这些图表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大幅度的增加,保有量大幅度增加,与之正相关的这些图表,原油的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持续攀升,中国这个情况跟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不完全一样,不是一个原油会不会枯竭的问题,而是在中国这么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能不能得到足够多支持他发展的原油?所以这件事情上,涉及到中国的国家战略,涉及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所以在这一点上电动车的,或者说汽车的能源的多元化,电动车的需求显得对于中国来说,比任何其他的国家都来的更加迫切,更加紧要,更加让人焦虑,再接下来大家知道中国政府是一个强力型的政府,他看到这个整个的问题,在推动电动车的发展,现在是下了大力气,应该相信中国政府会非常严肃认真地持续地推动这件事情,这些都会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在未来得5年形成很大的爆发,而这个爆发我相信会非常迅速,如果说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成为传统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中国用不了几年时间,迅速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远远超过现在的美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还有一个课题今天我们看到,新的消费模式,90后,00后的这一代,这些新生代的成长,他们的理念,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出生和成长,他们的整个和前一代的不同和颠覆和这种创新,都会很大程度上的改变整个的消费模式,改变汽车的消费模式,再加上今天互联网+的时代,都会对新兴的车,新兴的电动车,新兴品牌的电动车,新兴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带来新的机会,我们看到的就是整个大的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回到一开始讲,未来5年里面我相信中国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会爆发,当然这件事情数字上面可以有争议,5年以后我们再来回首这个数字是不是有偏差,我觉得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电动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会在350-500万辆之间,这个是非常巨大的数字,我想今年可能是几十万辆的数字,后面迅速会到百万辆级,达到这个数字,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个是我们首先第一个话题,对市场的一个判断,一个预测。
第二话题就是关于电动汽车的核心争论,刚刚两位嘉宾都多少涉猎了这个问题,可能我的问题跟他们的有重复,我想在这里面再阐述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觉得续航里程焦虑,这是现在经常被提出的话题,我的回答是续航里程焦虑是伪命题,我认为这件事情是在过去这几年里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在这上面误导消费者,错误引导消费者的心理趋向,续航里程就是满足你出行的需要,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汽油车是500公里左右,为什么?不是因为这个500公里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因为500公里是正好汽油车的他的续航里程的成本是0,扩大油箱表面积,扩大体积没有成本增加,于是越大越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500公里现在的现状现实不是消费需求所导向的,而是因为他的边际成本是0导致的,是越大越好的结果,所以就一定要斤斤计较,任何成本高的,任何边际成本高的东西都要斤斤计较,所以大家就将来的消费者,不是说你的车续航里程长就水平高,不是这样的,多装电池就跑的远,关键是电池很贵,所以消费者将来会有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我们现在买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配置,1.5L,1.8L啊,自动变速箱手动变速箱,将来有一个重要的选项就是续航里程是多少,因为不同的续航里程一定是不同的价格。在这件事情上消费者就会算计,到底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每天的出行的距离是多少,然后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价格上合适的电动车,所以这件事情上不是一个续航里程多长多短是一个先进不先进的问题,当然有人讲就是跑远途或者是就是有这个担心,担心今天明天忘记充电,到后天就没有办法开,这个事情有这样的担心,确实是经常跑远途的话我建议你买汽油车,电动车在未来不是简单替代汽油车,是可以长期并存,因为满足不同的出行要求,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本身这么来看,续航里程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配置,不应该是一个越长越好,越多显得越先进。
第二个问题刚刚提到了电池带来全新整车成本结构,过去在这个车上,发动机油变速箱现在没有了,电机装上去,但是电池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东西,现在以今天的锂电池技术,很多电动车电池的成本已经占车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这样的成本结构使所有的汽车厂都为电池厂打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车的设计和开发要重新思考定义和选择整个的这种模式。
接下来由于成本不一样,电池成本很高,要想方设法减少电池用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而不是其他的,不是增加续航里程,减少电池用量以现在的效率很多基本上已经没有很大的余地了,在这个里面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法就是车的轻量化,后面我们会讲到,把这个车要做轻成为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这个在传统汽车里面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已经把这个车做到足够轻,钢板重压焊接这样的工艺把这个车造出来已经足够轻,为什么不做的更轻呢?如果想做的更轻就要更贵,省那么多油不值得那么多钱,对于电动车不一样,增加材料轻量化结构材料的应用,如果重量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电池省下来的车超过材料的钱仍然是划算的,就导致将来整个车的材料工艺结构将重新梳理重新定义,正是因为这些材料工艺结构,重新规划了以后,很有可能导致我们说的传统汽车的四大工艺被推翻,当然总装还要有喷涂还要有,会不会还是原来钢板的可能不一样,我们原来引以自豪的传统汽车产业的产业壁垒有可能就没有了,甚至被推翻,重新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可能面临的颠覆。其实现在有很多人讲互联网汽车,以为互联网可以颠覆一切,我觉得今天作为我们搞汽车的来说,新能源电驱动是一个现实颠覆的巨大力量,我们应该拥抱这件事情,而不是鸵鸟政策视而不见。
接下来还想讲一个事情,刚刚也有两位嘉宾讲过充电的问题,有很多人说加油很方便,充电很不方便,这是一个伪命题,怎么会呢?加油站肯定是几公里以外有一个,而充电的插座每个桥上都有,正是油不方便,正是油在安全上有巨大的挑战,才使得加油的过程必须是一个集中的过程,因为他要管理,不能家家户户都能加油,太不安全了,输送太麻烦了,太困难了。所以这样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严格要求的标准建立这样集中加油站。然后大家就不得不每次补充这个能源加油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四面八方,你跑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加油,大家觉得去加油站是一个模式了,不去加油站好象就没有办法补充能源了,不去加油站模式好象不对了,这是一个悖论在汽车之前是没有加油站的,那时候用马车,可以随地吃草,那就是一个分散式的能源补给方式,后来由于汽油太困难了,太危险了,所以才做了集中式的能源补给,现在电驱动时代,可以拉一根线很方便把这个能源输送到你的身边,输送到你最需要的地方,车是在四面八方的为什么不拉到四面八方,为什么不每个车位都有一个插座呢?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很多人再去讲,我要用这个加油站思维理解这个充电,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一定要几分钟之内把这个能源把这个电充满,否则不方便,一种就是建集中的充电站,我觉得这个都是标准的被加油站思维给洗脑,反过来将来的能源补给,因为加油是一个简单物理移动过程,而充电是缓慢复杂的化学过程,他就是慢,但是他有他的好处,可以分布,可以时间上分布,可以地理上分布,可以在你车大部分停的时候,随停随冲,不用非得一次用光,不是非得一次充满,这个将来是一个普遍的充电的模式,大家回归成为这样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对于大家是方便的,当然以后充电如果说连这个有线都没有,变成无线软件的控制,其实将来在我想象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你在买一辆电动车使用这辆电动车几十万公里十几年的是里面,根本不用操心补充能源这件事情,根本不用操心充电这件事情,因为你一停就自动冲,所以整个过程当中根本没有想过充电的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三个是电动车的技术核心轻量化,我们的态度,作为汽车开发的人员一定基于锂电池的技术,开发出来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这个里面核心的核心是整车的轻量化。大家对于轻量化这件事情上重视的非常不够,当然我们很崇拜看到宝马他们在做这个全碳纤维的车身这个是正确的方向。
基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开发出来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的判断和决心,现在大量的电动车如果生存模式是依靠政府补贴才可以存活,没有了政府补贴马上没有人买,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模式不是我刚刚讲的有竞争力的电动车。
我们作为设计公司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可能很多人有所耳闻,我们今年的上海车展欢迎大家有时间看一下6.1馆,我想在这个里面我们是正式推出前途中国电动汽车的整车品牌,这个车是这样一个造型,当然我们前途汽车不仅仅是这样一款车,我们仅仅是前途汽车的第一款车,是一个超级跑车后续还有其他各个细分市场,应对各个不同需求的车,我们都在开发之中,那个车大量的应用我们刚刚讲的轻量化技术,80%的框架全部是铝合金材料,整体的覆盖件全部是碳纤维增强材料,使整车的重量大幅度降低,在标准的里程下大幅度减少成本,在同样电池用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车的续航里程。
这个车不仅是轻量化,整车控制器,可充电的能源管理系统我们做了深入的研发,包括整个驱动的策略,包括我们在这里面系统,实际上是电池的管理理念,我们在这里面是做严格的碰撞安全的管理,严格温度管理我们是用液冷水冷的系统做整个的电池的管理这个是车型的造型,这个是本身天然的优势,因为这个图片还不是很清楚,我欢迎大家到现场看,一定非常震撼。
我们依然保持设计的职能和责任,我们推出前途的整车,我们也愿意把我们整车设计包括传统的能源汽车,更主要是包括电动汽车,能量管理整车控制轻量化形成的一些经验,跟行业分享,向行业服务,整个行业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很愿意服务,这个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提问:陆总刚刚提出,因为空气污染,因为能源的供应安全,因为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还因为是90后,00后成长起来,互联网+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品牌新事物,等等陆总列了4个原因,他得出了结论,中国市场5年会迎来爆发,我当然同意您的前提,但是我觉得这个论证逻辑不严密,能不能回应一下?就因为这4个原因,中国市场一定爆发到您所预测的350-500万辆的规模吗?
陆群:我觉得数字是一个预测,首先这个预测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或者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市场,我们经历中国汽车从萌芽期然后到初步发展期,然后爆发,从每年年产改革开放的时候20万辆,到后来的2000年左右的200万辆,到2010年的2000万辆,整个加0的往上翻,前面20万辆以下的时候,都是非常缓慢发展的萌芽期,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临界点以后,才会迅速爆发,不是从现在开始就增长的过程,毫无疑问我们今天处于一个萌芽期,甚至是在萌芽期的早期,那么在这个萌芽期的早期的时候,方方面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刚刚说的充电,理念啊消费习惯啊周围左右人的口碑啊等等,这些都是处于非常早的状态,什么时候能够迅速经过这个临界点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经过这个迅速爬升在中国今天是2000多万辆,2020年是3000万辆,不是一个大的数字,我们今天在这说,每年90%的增长率听起来很吓人,如果稳定增长是不可能的,会不会在未来5年发生临界点的通过,进入到爆发,这个是我们说的事儿。到2020年的时候,刚刚陈教授讲的,低速电动车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一个话题,肯定已经是被解决的话题,相当一部分低速车厂无论有没有政府的承认和支持,恐怕都会死掉因为不是正规的发展,其中会有一部分,或者是相当一部分会升级会完善,会起来,然后那个时候法规有一些新的容忍度,因此那个时候会有相当的,因为大家都承认,低速电动车主要都是在坚信或者是强调有市场有需求。
提问:怎么看中国本土电动汽车以国际巨头在未来得优势不足,现在是否可以承担这个行业的下一步发展和转型?
陆群:不因为这个电动化以后,中国汽车研发和各方面的人才的水平相对比较低,而且比较少的局面就改变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和国际上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整个的差距存在,我们追赶缩短这个差距还是任重道远的。第二点是我们觉得电动汽车毕竟还是在刚刚有的嘉宾提出,比如说发动机变速箱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门槛有所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更多一些的工作,然后随着我们的自主品牌和中国的汽车人才能力的发展,我想我们还是有信心去往下做,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巨大汽车市场和电动汽车爆发的前景,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外部的机会,是不是我们可以抓住?把我们的水平给提升到世界的一流水平,我觉得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难度的,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为这个目标努力地去做一把,试一下拼搏一把谢谢。
提问:目前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我们国内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哪些技术突破?
陆群:您讲的是换了一个话题,变成智能车,因为今天上午我参加另外一个论坛去讲这个,那个论坛完全讲的都是智能车,然后一半的嘉宾是来自互联网企业,一半是来自于传统车企有一些对话,我想讲一下上午的论坛,非常有意思,那个论坛这个主持人和他的主办人,将来下一步中国的智能车是互联网企业和车企谁会先亮剑?他想挑动争议,最后这两波人攻击主持人,因为大家看的很清楚,汽车互联网化是一个必由之路,而且中国的互联网是基于大的用户群的,这件事情也是中国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的人口背景,所以这个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也是非常非常有信心,除了刚刚在报告的时候讲到的轻量化的应用,我们在做,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用户体验,包括互联网不仅仅是在车上装上一个所谓的屏,在全方位影响汽车的产业,包括汽车的技术消费模式和过程,所以这些都是互联网的这些技术,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大家都在跃跃欲试无论是传统车厂在想方设法接受新的思维,还有新的互联网企业,想试图颠覆一切行业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也很深入踏实做这个汽车制造的研究,所以我想这件事情一定是马上就可以看到的爆发点,而这个爆发点我觉得中国13亿人的市场,不仅对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巨大机会,同时本身的用户群点击率对互联网整个的这块土地上发展重大的机会,这两点结合我非常非常相信,智能化会非常快速的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技术和市场。
提问:我们很想了解在国内,在电动化方向上我们已经看到哪些比较成型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突破?可以分享给在座的朋友们。这个问题是不是陆总可以简单回答一下?
陆群:讲电动化的技术,我认为是现在在驱动上电机本身上面中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包括比较好的电机的供应商,电的整车控制,这些大家都在做,我们作为整车设计的企业,现在也从整车功能性能需求的角度介入,我看到一个很主要的问题是电池,因为电池也是永远大家很热门的话题,但是大家不要,我不认为大家应该花很大的经常批评这个电池今天多么的贵,多么容量不够多么一致性不好,我觉得这个是发展过程当中的现实,为什么特斯拉会选择18650相对比较成熟的型号,所以我想这个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即使是有比较好的电池容量,比较好的成本和重量控制,比较好的一致性的电池以后,我们依然认为这个电池不能简单直接装在车上,因为车给电池所需要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包括碰撞安全,碰撞加速度包括温度环境等等,这个车的环境比电池所承受的能力是恶劣的,这就正好是我们在做车的技术,车的设计上不可忽略的,我们买电芯但是技术我们也要可以做,我们是用这个水冷的系统,严格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不是说让它夏天热冬天冷,等等这些包括碰撞安全的,我们知道电芯基本5个G的冲击基本可以承受,但是车的碰撞可能超过30个40个G,不能让这个车撞车的时候就短路着火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上面我倒想提醒,不是简单把电芯装铁皮盒子里面就可以了,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个上面继续努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