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觊觎的电动车生产牌照发放,已经进入读秒阶段。
就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2853辆和12440辆,同比增长280%和29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6519辆和5996辆,同比增长340%和42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6334辆和6444辆,同比增长230%和220%。
2015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收官之年,也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原定的50万辆目标的截止年,为推动既定目标的达成,预期年内更多的政策落地,利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相关企业。
国家发改委近期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首批电动车生产牌照的发放极有可能在零部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中挑选。
国家发改委再次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等公开“问计于民”,标志着汽车行业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准入“闸门”进入开启倒计时。
据知情人士透露,首批电动车生产牌照的发放极有可能在零部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中挑选,这样既能起到“试点”的作用,还能最大程度发挥行业外资本的创新优势。
知情人士预测,“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极有可能成为夺取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一员;而乐视有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取得另一个牌照”。
事实上,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宣布电动车生产资质放开的消息后,诸如互联网公司、低速电动车企业均跃跃欲试。
然而,此次《规定》中设立较高的门槛,则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感到失望。《规定》要求获得准入的生产企业须达到多项技术指标,其中,“车长4米、座位数4米”的车型,最高车速必须超过12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低速电动车企业仍将被拒绝在纯电动乘用车范围之外。
此外,互联网企业的“借牌造车”等行为也被明确否定:经核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新建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使用自有品牌。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及起点高一些,显示出决策层希望引入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从而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标准、各方面成本的水平、配套服务等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和改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