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丰田正在日本爱知县测试无线充电系统,也即是“将无线充电系统在地面下埋入感应线圈,车辆对准后,以85千赫兹、200伏电压、2千万的功率进行充电。该系统属于丰田汽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可提供“‘中距离’(线圈间的距离可从几厘米至几米不等)无线充电。”丰田将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优化,令其最终达到能够商业化的阶段。
关注无线充电技术多年了,笔者在多篇文章中谈到这方面的内容,这项技术在美国一所大学试验中,在一段特定的路线上进行了装在,然后验证了如何去不用电池的情况下进行电动车的运行,当然作为一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去验证并着手去应用,这样的事情还比较少,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先的企业,应用这项技术,很有可能给予整个行业在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领域带来新一轮的热点,笔者谈下这项技术的机会以及今后可能操作的方向。
第一、无线充电具备“摆脱电池束缚”的潜能。
无线充电,就是通过电磁的转换,从而将之前通过电缆进行传输的能电能取消舒服的物与物的连接,没有这点电缆之间的连接,就是基本上放给电动车更多地自由度,这是电动车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而目前,为了解决这个困境,采用的二次能量存储和携带来供应电动车的运行动力,基本上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特斯拉汽车,也无法避免自己底盘周围庞大数量的电池布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总是看到电动车的前景,犹如隔着一块块透明的玻璃:“叫好不叫座”。
所以,我们看到大家对于电池行业的期待是非常高的,此前第一电动车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参与几家投资公司的投资人都是渴望能够投资电池领域,作为一个重点,有没有别的出路将这个方面给越过去?
去年,笔者谈到的技术猜想里面,将“远程无线充电”列成第一项值得期待的未来汽车变革技术,当然这项技术和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有没有关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点目前还很难去界定,或许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电磁世界对于支撑远程无线供电还不具备可能性,但是物理界以及相关的设备制备方面,这方面的能力仍然不可小窥,这种可能性随时可能发生。
如果远程供电不具备,我们可以谈谈另一个方面的可能性,此前美国一个大学将一段路上铺设了无线充电设备,然后自己的电动车在这条路上进行行驶的过程中,可以边充电边行驶,这个技术难度有限,可能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已经找到一种办法来越过汽车电池的束缚。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建设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各国政府都愿意发展电动车,让他们去这件事情也应该不过分吧,而电动车如何少了电池这个包袱,一方面整体的成本基本上能在目前的价格范围内打个五折没有问题,同时重量也大幅度下降,并且极为重要的情况是,我们消费者最为担心的着火等事情跟新能源汽车就基本上脱离了关系,这些车辆绝对比现存的车辆更为安全,仔细想一下,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而这些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给予我们带来,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现在很多投资者关注的方向偏了,如果笔者去弄一个能量无线传输设备的公司,你们是不是要跟着投资了?
第二、中距离无线充电增大停车场充电执行机会。
无线充电和当年无绳电话一样,短距离的无线充电意义不大,但是任何都是短距离开始,从开始的无绳电话到最后的手机,以及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这个改变我们的生活需要时间的积累。
但是,很多人可能已经考虑到一个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如何建设,如果新能源汽车想要普及的话,城市居民更多居住的小区如何去建设充电站,首先车位不足,然后是有车位的如何进行充电桩的改建,本身就那么小的一块地方,建设一个充电桩以及相关线束确实存在困难,所以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包括政府在逃避这个事情,他们说发展公共用车,因为那个停车位置比较大,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单纯依靠公共用车,我们新能源汽车行业没有生存的余地的,这个蛋糕太小了,小的养活不起这么多人,所以在归结到私人用户上,就要想办法解决私人用户的充电问题。
当下的无线充电技术还没有能力去实现远程充电,但是“中距离”的充电已经具备,虽然对于整条路线进行远距离供电存在问题,短距离的无线充电还可以支持,所以在当下一些新建设的小区或停车场上建设一定比例的无线充电停车位,平时新能源汽车可以使用、传统车辆也可以使用,这些应用对于当下来讲,或是一个不错的突破点。
第三、陌生行业的加入才体现新能源的“新”。
此前思索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其实新能源汽车真的不能算的上“新”,电动车出现的时间不亚于传统车辆的时间,只不过,在最初的交锋中失利了,然后传统车辆统治了交通领域成为了“传统”,现在形势转变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能源”,如果从当代进行论述,也不能称之为了“新”,因为从九七年丰田推出混合动力汽车,现在都出售了几百万辆,也经历了十多年,这个时候之所以还称之为“新”,它的理由不是车辆的概念,而是这个行业不时有新的血液加盟,而一些技术,类似无线充电灯技术属于一个切入口。
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电磁学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各个行业走在一起,打造一个真正新的概念,这些才是我们期待的新能源。
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